阿尔山的棚改答卷:三年攻坚让棚户区走入历史

2018年01月12日16:07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月11日电(吕永奇)1月6日晚上7点,在绚丽的焰火中,阿尔山新一届冰雪节开幕了。当地居民和游客们簇拥在一起,为众多冰雕作品的巧夺天工而倾倒。作为土生土长的阿尔山人,30岁的余冰发现今年的冰雪节格外不同——冰雪和往年一般无二,人们的热情也依然如故,但阿尔山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阿尔山。经过三年棚户区改造攻坚,阿尔山市的棚户区已经消失。这座边陲小城已经褪去杂乱陈旧的色彩,换上现代时尚的新装,成为雪乡一道特别的风景。

阿尔山回迁房主色调是统一的橙色,与雪乡的白色世界形成鲜明对比。

当水、火、土成了心病

阿尔山位于大兴安岭林区腹地,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大批林业职工来到阿尔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生产木材,支援国家建设。后来他们在这里安家落户,大多住进了用木板和泥巴构筑的板夹泥房,逐渐形成了大片棚户区。

图为阿尔山的板夹泥房。这种房子每年都要在墙外再抹一遍泥巴,否则就会漏风。

后来随着全面禁伐政策的逐步落实,以林业局职工为主体的棚户区居民大多生活困难,无力改善居住条件。而由于阿尔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人们赖之以生存的水、火、土都变成了棚户区居民长期以来的心病。

49岁的阿尔山居民李堂玉以前住的板夹泥房是父辈买的。在回迁安置之前,他们一家五口在不足这个30平方米的空间里度过了漫长岁月。

“我最怕什么呢?最怕着火。”李堂玉说,“以前每到春节过年,我们棚户区的房子都有烧着的。我们这里冬天家家烧炉子做饭,烧火炕取暖。大部分房子墙体都是木板夹泥结构,自然很容易着火。还有就是线路老化、春节的时候放鞭炮等都可能引燃房子,造成火灾。偏偏棚户区的胡同又都特别窄,别说消防车了,就是小汽车都进不去,只要一着火,大伙儿就只能眼看着它烧完。更要命的是,这些房一般还都是连着的,所以一着火就烧一片。你说我能不怕着火吗?”

而阿尔山居民李秀英在漫长的棚户区生活中,最担心的是水。

“我家的房子也是板夹泥房,在建在山坡上,地面是向上倾斜的。每年春天冰雪融化的时候都会有‘桃花水’从山上流下来。这时候我就得随时看着家门,万一疏忽了,‘桃花水’就会倒灌进院子和屋里。有一年我就是没注意,进了一屋子水,那会儿我老伴儿已经不在了,我一个人也没办法,还是居委会的人专门来我家帮忙排得水。夏天就更别提了,我的房子很破旧,外面一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我有时候只好打110,让派出所的人给我帮忙修修。”

与李堂玉和李秀英不同,今年73岁的任振芝住在棚户区的时候,最不放心的是脚下的泥土。

“阿尔山冬天比较冷,最冷的时候接近零下四十度,所以冬天的时候土壤会冻上,里面的水会变成冰。水一变成冰就膨胀了,就挤我们的房根,我的房子也是板夹泥的,比较轻,也没啥地基,在土壤的挤压下就会升高。等到夏天的时候,土壤融化了,变软了,我的房子就又落下去,变矮了。”任振芝说。

“这房子是1994年我为了孩子上学搬到这里的时候花800块钱买来的。800块钱的房子,你想想那会儿都破成什么样了?每年这么随着土壤的变化高高低低,我能不担心吗?我觉得那房子要是再住上两三年,弄不好真会塌了。”她如今还有些后怕。

唯有对阿尔山棚户区进行大规模改造,才能从根本上消弭这些烦恼和忧愁。

总书记的期盼

2014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阿尔山,看望了伊尔施镇的棚户区群众。他详细询问了林区职工群众的生活状况,对于他们的住房条件十分关心。在和林业局老职工郭永财促膝谈心时,习近平希望棚户区群众的住房条件能尽快获得改善,日子越过越好。他同时要求阿尔山加快棚户区改造,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在艰难的经济转型中,阿尔山市政府早已认识到,大面积的棚户区是制约阿尔山经济社会发展和影响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瓶颈,制定并实施了棚户区改造计划。据统计,整个阿尔山市辖区内共有棚户区居民17000户,棚改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约占全市房屋总量的70%。截至2013年末,已有7312户、48万平方米完成棚户区改造。

棚改前,阿尔山棚户区里的住宿、卫生和交通条件都很不乐观。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成了阿尔山市的头号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获得了扎实快速的推进。

对于当时的攻坚盛况,阿尔山现任棚改大厅主任高兆武记忆犹新。

“我们棚改工作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增加群众福祉,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提高生活质量。基于这个中心,我们把征收补偿标准和搬迁奖金标准在原基础上提高了20%;低保户、低收入和住房困难家庭的回迁安置房屋不足50平方米的,我们都按照50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偿。对于无房户,我们按照廉租房政策予以安置,确保居者有其屋;对特殊人群,我们也出台了有针对性的补偿标准,努力照顾到不同层次居民的住房需求,最大限度让利于民。”高兆武说。

最初阿尔山依靠常规的棚改力量来加快速度来推进棚改,但很快发现效率底下,继续下去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因为阿尔山是个很小的城市,全市一共才六万多人,棚改任务涉及到其中大部分人,用之前数十人的工作队伍快速推进棚改工作不太现实。

“市里的领导一直在商量、研究这个事情,在2014年端午节前后出台了新的方针,从全市几乎所有机关单位抽调了三分之一的人员,有的甚至抽调了三分之二,一共大约有四五百人,分成179个不同的工作组,集中在棚改大厅办公。每个工作组各自负责一片区域,责任非常明确。针对棚改工作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每个工作组的组长得随时接受培训,然后回来再培训本组的其他人,之后大伙儿入户做工作。”高兆武说。

“我们各个小组的人几乎连周末都在棚户区和棚改大厅两头跑,主要是协调和解决各种纠纷。丈量面积、签订合同这些都好说,但是因为利益主体太多,诉求也不同,纠纷不可避免。棚改大厅里几乎每一间办公室都有床,因为经常有人忙到晚上九点、十点甚至更晚,回不了家了,就在单位的沙发上、床上凑合睡一夜。”高兆武这样形容当时的情景。

对于棚改工作中的巨大压力,在2015年到2016年间担任过棚改大厅主任的朱伍桩也深有体会。

“我接任棚改大厅主任的时候,是总书记来视察后的第二年,当时配合的棚改户都已经搬迁了,好拆的房子都拆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领导重视,群众关注,可想而知当时的担子有多重!压力也很大。但好在我们不负众望!当你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看事情,想问题,群众也会支持你的工作——我想这也是棚改工作带给每一个参与过其中的党员干部的重大启示。”

棚改不仅是棚改

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棚改要求到现在,阿尔山已经完成了这项本市有史以来投资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头号民生工程,为数众多的阿尔山棚户区居民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回迁安置房。

阿尔山一年中能施工建设的时间只有5个月,但棚改工作依然获得了快速推进。

“2013年的时候你要是从机场来市区,一路上看到的建筑几乎都是棚户区,而且大部分还都是老旧的板夹泥房,那感觉像回到了上个世纪。现在你再从机场来,不仅仅是道路宽敞了,能看到的平房也非常少了,偶尔看到的也基本是已经废弃还没拆掉的,绝大部分建筑都是棚改回迁房,一排排非常整齐漂亮。这才是现代城市应有的样子。”一位当初参与棚改工作的干部说。

蜕变的背后,是阿尔山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投入。据统计,2013年以后阿尔山棚改已经累计投入资金36亿元,完成房屋征收9000多户,超过60万平方米。加上2013年年底之前已经改造完成的部分,如今绝大部分棚户区居民都已经有了新楼房。虽然棚改难度大,问题多,但通过持续不断的沟通最终基本都被解决了,党的温暖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还是被送进了阿尔山的千家万户。

于是在今年冰雪节期间,一个崭新现代的阿尔山给许多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实际上在不少人看来,阿尔山的棚改不仅仅是棚改,还有着其他意义。

阿尔山林业资源丰富,这里居民的生活也曾长期依赖于林木经济。但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阿尔山不得不进行产业转型,其中旅游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但阿尔山基础设施较差,食宿等条件跟不上,旅游业也发展得不太顺畅。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阿尔山的时候,还特意鼓励说,阿尔山自然风光四季都很美,旅游一定会火起来。而后来随着棚改的推进,阿尔山的旅游发展也随之明显加速。

阿尔山现在的酒店、旅馆比起以前增加了许多,有很多是高端的,也有更多经济型的,林林总总估计几百家,但在夏季旅游火爆的时候,还是会爆满。很多搬到回迁楼里的居民就办了相关手续,在夏季时把家里的空房租出去,获得更多收益。还有许多居民则直接从事导游、娱乐、餐饮服务等旅游相关工作。

“棚改的首要目的肯定是改善大家的居住条件,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这个在阿尔山已经实现了。但是我们这里比较特殊,以前旅游业发展得慢,一年接待游客100万人不得了了。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了以后棚改快速推进,随着硬件设施的改善,我们的旅游业也随之水涨船高,现在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从这个角度看,阿尔山的棚改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我们的产业转型。”高兆武说。

2014年6月,李秀英搬到了回迁安置楼里,再也不会为一年一度的“桃花水”发愁。1个月后,任振芝也搬到了另一栋回迁安置楼里,一心照顾孙子孙女。她对这套50多平方米的新居非常满意,那所会随着泥土的封冻和融化而“跳舞”的房子已经永远留在了她的记忆里。

搬进回迁房的李秀英是低保户,除了常得到居委会的帮扶外,每个月还能领到475元的补助金。

就在同一年的年底,李堂玉夫妇也住进了自己的回迁安置房里。2002年,为了谋生,他们带着孩子去本溪打工,在外漂泊了十几年,期间还曾煤气中毒,差点出事故。阿尔山棚改时他才带着老婆孩子回来。在参加了棚改项目专门为居民组织的技能培训后,两口子在阿尔山的一个机关食堂找到了工作,如今已经干了三年。

“20世纪90年代下岗潮那会儿,阿尔山几乎没有什么新的工作机会,大伙儿有劲儿没处使,只能天天喝酒。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习总书记来视察过以后,阿尔山变化特别大。棚改回迁房比我们这儿的商品房质量还好,我心里很踏实,也很知足。阿尔山是我的家,我在这里可以生活得很好,我们家不会再出去打工了。”李堂玉说。

(责编:王吉全、申亚欣)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