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多模式水权交易格局初步形成

算清经济账 告别大锅水(政策解读·聚焦水权改革(上))

本报记者  赵永平
2018年01月07日04: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水从门前过,用多少都没错”,这种老观念如今行不通了。2014年下半年开始,河南、宁夏、江西、湖北、内蒙古、甘肃和广东7省区开展水权试点,试点包括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水权交易流转和开展水权制度建设三项内容。经过3年多探索,全国7个水权改革试点基本完成,总量控制、确权到户、节水优先,初步建立水权确权、交易、监管等制度体系,形成流域间、流域上下游、区域间、行业间和用水户间等多种水权交易模式。

  怎么确权?

  总量控制,分水到户

  宁夏缺水。“人均水资源量664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主要依赖过境的黄河水。”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郭浩说。

  一年可用水资源总量41.5亿立方米,宁夏如何最严格管水?水权确权,拧紧水龙头,宁夏将用水总量指标层层分解到市县,再量化到用水户。向乡镇、农民用水协会和用水大户发放农业水权证353本,覆盖了4293个灌区农业直开口;通过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向60家企业发放取水许可证。

  同样缺水的甘肃疏勒河流域,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细化到各行业,水权确权到农业用水户协会,发放地表水水权证221本,换发地下水取水许可证2976本。地下水问题突出的河北,将地下水可开发利用量细化到灌区,确权到农户,1033万户农民全部取得水权证。丰水地区也精细用水,湖北宜都市结合小农水工程产权改革,建立8136口堰塘的基本信息电子档案,通过发放水权证,建设生态宜都。

  分水到户,算清经济账,告别大锅水。3年来,宁夏水资源刚性约束倒逼产业转型,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8.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9.8%,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64提高到0.511。确权没有影响发展,宁夏用水总量3年减少7.2亿立方米,GDP实现年均7.6%的增长。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陈明忠说,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不少地方用水量已接近甚至超过总量控制上限。健全水权制度,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有利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有效缓解水资源瓶颈问题。

  通过全国水权试点,基本探明了水权确权的4个步骤:一是明确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将国家确定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市县,作为刚性约束;二是明确生活、农业、工业、生态等水量份额,作为确权水量的边界约束;三是在留足生活、生态用水前提下,明确农业、工业用水户可用水量;四是发放水权证确认农业用水水权,发放取水许可证确认工业用水水权。

  如何交易?

  建设平台,确定价格,加强监管

  确权只是水权改革第一步。如何实现科学化管水、精细化用水?

  3年多全国水权试点,各地探索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模式,从向政府要水转变为到市场找水,促进水资源从低效益领域向高效益领域的流转。

  制度跟进。《水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水资源用途管制的指导意见》等出台,明确水权交易类型、程序和用途管制要求等。各试点地区出台了一批制度办法:宁夏、江西将水权确权和交易纳入了水资源条例,广东省出台水权交易管理办法,内蒙古出台闲置取用水指标处置办法、水权交易管理办法,盘活水权指标。

  跨区域水权交易。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与巴彦淖尔市跨盟市水权转让,通过农业节水落实水权交易指标1.2亿立方米,35个工业项目有了用水指标,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满足了工业新增用水需求。

  行业间、用水户间水权交易。宁夏探索农业节水—水权转换—工业高效用水,单方水效益由2.9元提高到156元。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开展农户间水权交易,2016年交易水量603万立方米,“节水就是省钱!”高坝镇二坝村李晓强说,用上膜下滴灌,保湿、保温、保墒,能节水200多立方米。

  上下游间水权交易。在广东东江流域,上游惠州将节余的东江水转让给下游的广州,年交易水量1.02亿立方米。

  在全国层面,2016年中国水权交易所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公开挂牌、单向竞价、成交公示等交易功能,促成水量交易8.76亿立方米。

  陈明忠说,通过试点基本探明了水权交易的关键环节:一是科学公平确权,这是水权交易的前提条件。二是建设水权交易平台,这是水权公平交易的主要载体。三是确定合理的交易价格,这是交易双方顺利达成的关键。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和交易监管,这是水权交易规范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如何管理?

  严守红线,防止套取用水指标变相挤占合理用水

  “水权改革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难度大、任务重,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水利部副部长周学文表示,试点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水利部将抓紧完善水权政策制度,巩固扩大试点成果,积极培育水市场,促进水权规范流转,通过搭平台、建机制、立规矩,让水“活起来”。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权改革基础不断夯实。目前区域取用水权益逐步明晰,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推进江河流域水量分配,20条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得到批复。国家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建成,中央、流域、省三级平台互联互通,建成1.5万个国控取用水监测点,实现对全国70%以上的许可水量在线监控。

  完善制度保障,重点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加快推进水权确权。现有水权试点地区进一步拓展范围。宁夏、湖北宜都、甘肃疏勒河流域重点做好水流产权确权;内蒙古要有序开展跨区域水权交易;河南结合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同步开展水权确权和交易;新疆要落实退地减水和用水总量控制的要求。

  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守红线指标,促进要我节水变为我要节水。加快建立严控区域用水超载、严控河湖开发超限、严控地下水超采、严控行业用水超定额的水资源管控体系,通过三条红线指标的倒逼作用,激发水市场活力。对用水总量达到或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江河水量分配指标的地区,原则上要通过水权交易解决新增用水需求。鼓励工业企业通过投资农业节水获得水权,鼓励灌区内用水户间开展水权交易,鼓励地方政府投资节水回购水权。进一步规范水权交易行为,防止以水权交易为名套取用水指标,变相挤占生活、生态和合理农业用水。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07日 02 版)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