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脱贫”还是“躺着脱贫”

李仁虎

2018年01月04日08:2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原标题:“站着脱贫”还是“躺着脱贫”

最近,一篇署名为某贫困县小学生的作文《我的理想》,在网上流传甚广。文章历数贫困户享受的种种补助扶持名目,羡慕贫困户的待遇,还在结尾写道:“当贫困户是一个多么光荣而伟大的事啊。所以,我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个贫困户!”

文章虽然假借小学生之名,用了戏谑夸张的笔法,但文中所描述的“扶贫养懒汉”现象,在不少地方是真实存在的。如北方某省某县年底召开人代会,多位村支书反映,一面是各种短工用工需求供不应求,一面是一些贫困户年关悠闲,拿着各种补助喝酒打牌混日子,有的闲在家里嗑瓜子睡大觉,短工不打,小钱不挣。他们既不抓住眼前的工作机会,也不为明年谋算准备。有扶贫政策兜底,这些人懒出了“底气”:反正有政策做靠山,再穷也能吃饱穿暖,再懒也酒肉不愁。

精准脱贫政策已使几千万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子,但同时也让一些贫困户患上了补助扶持“依赖症”,主观脱贫提不起神、志气短,动力不足,滋生“政策不扶就地卧倒”“补助不来大门不迈”的做派。这种做派被扶贫干部形象地称为“懒癌”。

“懒癌”在一些地方有蔓延之势——有的富裕了不愿摘帽,有的不是贫困户却争戴穷帽子。在向深度贫困进军的脱贫攻坚期,思想上的贫困比物质上的匮乏更值得警惕。

扶贫不能养懒,“懒癌”必须根治,否则遗患无穷。一是影响扶贫总体进程,一人掉队,会拖大家后腿;二是影响扶贫政策落实,扶贫扶出了懒汉,会让人对扶贫政策产生怀疑;三是影响公平公正的价值观,败坏社会风气。躺着都能脱贫,谁还愿意站着脱贫?

脱贫攻坚是国家战略,全面小康是奋斗目标。贫困户是精准扶贫的对象,也是攻坚战的战斗员,更是扶贫政策的受益者。外在政策再好,少了战斗员自身努力、冲锋陷阵也是事倍功半,非长久之计。老祖宗留下的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本分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根治“懒癌”必须自己站起来,抓住政策,抓住机遇,奋力干、朝前奔、不掉队,大步走进小康社会。(李仁虎)

(责编:郝莉曼(实习生)、章斐然)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