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宣传沉下身子一心一意只为百姓脱贫
——国防科工局挂职干部宁强县委常委、副县长陈芳雷倾心扶贫略记
中药材种子成功搭载“天宫二号”飞入太空,农产品搭上互联网远销北上广,军工产业落户宁强助力县域经济飞速发展……走进秦巴大山深处的宁强县,你很难想象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依托当地资源环境优势,走出了一将军民融合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因地制宜、符合实际的精准扶贫特色之路。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和亲人的积极帮助和鼎立支持,他就是主动请缨、深入宁强脱贫攻坚一线的国防科工局人才管理处处长、宁强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陈芳雷。
面对困局 走村入户寻找突破口
“你家几口人?主要收入来源靠什么?计划发展什么?……”宁强县大安镇双白果村、华严寺村、黑木林村和冯家营村是陈芳雷的包扶贫困村,初到这里的他面对当地的极其闭塞自然生态环境和群众极其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显得略微震惊,他决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变眼前的一切。从那以后,陈芳雷便沉下身子,一心一意把所有心思全都用在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事上,翻山越岭了解民情,他一家一家跑,一个一个问,询问笔记记了厚厚一大本。
通过前期的调查摸牌,在充分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的基础上,他便借助微信朋友圈,及时发布帮扶倡议,动员身边一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先后为66名贫困学生找到爱心人士、实现结对帮扶资金30万元;争取社会扶持资金130余万元,协调邮政储蓄银行,利用扶持资金作担保贷款1300余万元,用于鼓励支持260余户贫困户发展种、养产业。
大胆破局 牵线搭桥拓宽致富路
地处汉江源头的宁强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农特产品很符合大城市绿色、有机、健康的理念,优势极其明显,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必经之路。然而,农特产品只有卖得出去,才能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如何实现农特产品的无障碍销售成为摆在陈芳雷面前必须解决的难题?为了帮助更多贫困户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实现农副产品利益最大化,他又当起了义务“推销员”,多次辗转于汉中、西安、北京等地,充分利用人脉资源优势,大力宣传宁强良好的生态优势、绿色有机的农特产品,多次自费邮寄给亲朋好友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17年春节前夕,大安镇华严寺村、双白果树村、大鱼洞村的114户贫困户的1000余只乌鸡、400多斤土蜂蜜、385斤椴木木耳、香菇一次性销往“京城”,实现销售收入26万余元,为村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目前,在“政府搭台、企业对接、市场运作、合法合规”原则下,陈芳雷积极协调中航工业182、572、141厂等军工单位与宁强县有关企业成功对接,宁强县农特产品已在182、141厂职工超市开设专柜上架销售,部分在汉军工单位也与宁强县部分贫困村建立农副产品订单销售机制,中核工业405厂物质公司成功采购宁强县阳平关镇曹家坝村10万余元农副产品。并协调中国社会扶贫网成功与宁强县建立对接机制,宁强农产品已在网站上线销售。落实“小农户对接大市场”,先后将我县贫困户生产的180万元香菇、木耳、土鸡、天麻、土蜂蜜等农产品成功销往上海、太原等地,惠及1300余户贫困户,有效破解了我县农产品销售困局。
主动作为 争分夺秒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这一年,访贫问苦、工作调研、争跑项目、商务洽谈……陈芳雷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近乎疯狂的工作节奏,他却乐此不疲,把宁强人民当成自己的亲人,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2016年9月15日,国防科工局把宁强和略阳县选送的20多种优势中药材和农作物种子带上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飞行64天后,于2016年11月18日由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带回地球,这批种子在太空失重、太空射线刺激等特殊环境下,种子内部产生基因变化,最后留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种植,为宁强县域经济增长,尤其是助力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加速宁强和全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新的路径,而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国防科工局和陈芳雷的影子。
陈芳雷多次带队跑北京、西安等地,针对宁强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他提出发展“飞地”经济,并成功开创了“军民融合+产业扶贫”的扶贫新模式。通过引入江苏、湖南的民营企业与宁强县政府、汉中民营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汉中军工精扶科技有限公司已于9月25日在我县注册成立。新公司将承接中航工业有关单位转移的配套军工产品。新公司的成立,将为我县贡献税收收入、收益分红和带动就业三方面效益,预计年底可实现100余人稳定就业,今后可长期稳定就业300余人。
食用菌是我县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为了帮助种植户增产增收,陈芳雷积极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系,成功将某军用技术成功转化为“互联网+农业生产智能辅助系统”,建成了科技成果转化扶贫基地,促使食用菌增产30%。现在已经成功改良二代产品,将在全县推广应用,惠及3600余户种植户。
陈芳雷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扶贫需先扶智。在他和国防科工局的积极协调下,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小学、幼儿园成功与宁强县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开展师资交流培训50余人次;陕西航空技师学院、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宁强县60余名贫困家庭学生通过订单培养、费用减免、提供助学金和勤工俭学、带薪实习、就业安置等方式实施帮扶,同时开展师资交流80余人次、电商培训200余人次;西安音乐学院为宁强量身定制打造文化产品,完成首期100余名音乐教师培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援建宁强县价值约100万元电子实验室1个,已形成初步捐赠方案。此外,他又协调国防科工局协作配套中心为宁强县捐赠校园建设资金20万元;协调中科院院士刘维民、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李金山来宁,出资16万元设立“中科润美”助学基金,首批30名贫困学生已发放到位;组织宁强县近100名贫困家庭学生参加西北工业大学“航天日”和暑期夏令营及其他高校活动;为宁强县大安镇华严寺村贫困学生募集图书1000余册,建立村级“爱心书屋”……而这一切,都能看到让他疲惫而又充满激情的身影。
面对贫困群众渴望致富的坚定眼神,陈芳雷又为积极贫困家庭谋划新出路,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一人就业促进全家脱贫。在他的努力下,国防科工局积极协调在汉军工单位,最大限度扶持宁强县贫困人员就业问题。目前,已为宁强县贫困家庭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近200个,宁强县已有30余名贫困人员实现稳定就业。目前,国防科工局正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争取让更多的贫困人员符合岗位需求,实现稳定就业。
在宁强挂职的这一年中,陈芳雷深有感触的是那些因为疾病而贫困的群众,这也是他内心深处最放不下的一块心病。为此,他积极协调北京天坛医院、航天中心医院、航空3201医院等行业医疗资源,加强对宁强县医疗事业帮扶,大力提升基础医疗水平。先后协调北京天坛医院、航空3201医院和航天中心医院多名医疗专家赴我县开展义诊巡诊2600余人次。特别是促成了航空3201医院对我县低保贫困户诊疗费用在享受政策报销后,对自费部分实施减免优惠,床位费和住院大型设备检查费按60%收取,对于我县大安镇低保贫困户、重度残疾人住院自费部分全额减免政策,并累计帮助我县培训乡村医务工作者200余名,捐赠医疗器械,援建巴山镇卫生院,投入资金200余万元......这些义举曾让很多失去信心的群众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希望。
“我热爱宁强这片土地,但家里也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妻子在我刚到宁强1个月的时候,查出脑垂体瘤,现在靠药物控制病情。我也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妻子鼓励我留了下来,把工作干好。”陈芳雷说,儿子今年4岁半上幼儿园,他已经有两个月没有见到过儿子了,妻子平时工作也忙,身体又不好,孩子只能靠老人带。谈起儿时的经历,还有对家人的亏欠,这位坚强的山东汉子眼睛湿润了。
回来路上,陈芳雷那句“我热爱宁强这片土地”依旧回荡在耳畔,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眼里“京官”,却始终站在人民幸福这一边,沉下身子,用自己的大爱诠释着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我坚信,等全面实现小康,再谈到这位可爱的挂职副县长时,老百姓的心里一定是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感激的!(王秋伟)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