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20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表了《中国-东盟全面加强反腐败有效合作联合声明》。
这是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首次在反腐败领域发表联合声明,是十九大后我国推动通过的首个反腐败国际合作文件,开启了本地区携手治理腐败的新篇章,再次向国际社会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态度。
腐败损害法律尊严,侵蚀社会公平正义,是人类公敌、世界毒瘤,没有一个国家、一个组织能够幸免、独善其身。特别是在全球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大气候下,随着国与国之间往来日益密切,反腐败国际合作对于各国利益来说不存在“你有我无”的问题,共同点远远大于分歧,携手治理跨国腐败、共同应对挑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反腐败这场正义之战当中。
正义之战,得道多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外事场合,主动设置反腐败国际合作议题,共同商讨追逃追赃,表明中国的立场和主张,占领道义制高点,把握主动权和话语权,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尊重与支持,也收获了累累硕果。据统计,2014年以来,共从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3453名、追赃95.1亿元,“百名红通人员”中已有49人落网,追逃追赃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中国在双边、多边交流合作中积极发声,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建立国际反腐败新秩序。无论是推动制定亚太经合组织《北京反腐败宣言》和《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还是在华设立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中国-东盟反腐败研讨班等,都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实践创新,成为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快马加鞭未下鞍,一程紧着一程赶。“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铿锵话语言犹在耳,反腐败国际合作就取得了新的突破。《联合声明》的发表,再度拓展了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朋友圈”。《联合声明》就反腐败务实合作达成多项共识,包括加强反腐败执法合作,运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开展引渡、司法协助和腐败资产追回合作,鼓励各方金融情报机构分享与腐败相关的反洗钱信息和情报,等等,为“10+1”框架下,中国和东盟各国加强反腐败合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开启新篇章,夺取新战果。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但随着反腐败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一项项政治共识逐步转化为务实合作成果,追逃追赃的天罗地网定将越织越密,对腐败分子的震慑定将越来越强,打赢正义之战的目标定将离我们越来越近。(闫鸣)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