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对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大起底" 实行销号管理

2017年11月15日09:10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人民网北京11月15日电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近日,北京市纪委市监委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方案》,结合前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方案》明确,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整治重点,坚决查处和纠正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重点整治在精准救助、对口援建和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工作中“四个意识”不强,作风不实、敷衍塞责,不思进取、不敢担当,不抓落实、不接地气,推动工作不力等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式对待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的问题。重点整治对扶贫工作组织不力、措施不细、纪律松弛、工作不实、效率低下,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工作进度缓慢、资金长期不到位等问题;在低收入农户及救助对象的识别、扶贫项目验收中底数不清、把关不严、推诿扯皮、导致“人情保”“错保”“应保未保”或资金未足额及时发放到位等不作为、乱作为问题。重点整治优亲厚友、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扶贫领域的腐败问题。重点整治前期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处理情况,以及扶贫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其他问题等。

《方案》指出,通过“12388”举报受理平台等,集中受理群众举报。发挥市区两级纪委监委特约监察员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集中对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以来扶贫领域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统一建立台账,逐一进行排查,实行销号管理。各区纪委区监委要“走村入户”,对扶贫工作开展“接网式”监督检查,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实现全覆盖。聚焦责任落实,加大对口援建工作监督检查力度。将扶贫领域重点工作纳入巡视巡察,着力发现腐败和作风问题。

对反映的扶贫领域具体问题线索,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制止,通过谈话提醒、批评教育等形式加以督促引导;对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影响恶劣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决不手软,严肃追究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对执纪执法机关应该发现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线索不移送,甚至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予以严肃问责,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

(责编:刘梦妮(实习生)、曾伟)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