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题:“未来之城”长啥样?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为你“揭秘”
新华社记者
举世瞩目的雄安新区规划何时出台?
“我们正在全力以赴编制规划,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把新区建成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
19日,在党的十九大河北省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代表说。
自4月1日雄安新区宣布设立至今,已有半年多时间。这座关涉“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何时揭开“面纱”,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陈刚介绍,河北作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主责单位,半年来主要做了4件事:启动了规划编制工作,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组建了新区管委会和中国雄安建投总公司,开始了生态治理和植树造林工作。
他说,河北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通过中规院组织国内300多名专家和优秀团队,参与雄安新区规划编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规划编制的理念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4句话。
——“千年大计”必须“从长计议”。
陈刚说,为了搞好规划编制,雄安新区开展了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来自国内外180多个团队报名参加,最终选择了12个团队,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工作。同时,为支撑规划,还启动了22个专项规划和32个专题研究,现在规划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高起点”“高标准”体现在新理念新思路。
“雄安新区能不能作为一个城市案例,来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把白洋淀生态打造好,使其成为新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陈刚自问自答:我们绝不能“因城废淀”,新区建设绝不能污染白洋淀。我们规划“蓝绿空间”比例不低于70%,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现在已经开始进行水污染治理和植树造林工作。
——“招凤引凰”主要靠优质公共服务。
陈刚说,能不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首先要看雄安对生活在北京的人有没有吸引力。
“我们不会靠优惠政策、低廉土地来挖‘墙脚’,而是靠优良的公共服务来吸引人,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形成竞争力。”
——在雄安看得见文化。
“无文化传承,无雄安未来。”陈刚说,现在一些城市到处都是“水泥森林、玻璃幕墙”,雄安新区在城市风貌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反映白洋淀水乡文化,把城市设计成对人友好、以人为尺度,而不是以汽车为尺度的城市。(记者朱基钗、齐雷杰、王晓)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