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严管实督  刷新吏治(抓治吏 从严)

本报记者  吴储岐
2017年10月17日05: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①:深山处,“背篼干部”勇做当代“驿卒”。
  人民视觉
  图②:公车“带名片”,行驶有监督。
  人民视觉

  图③:“邻里党建”卓有成效。
  人民视觉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监督干部,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刷新吏治,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推动形成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个人事项报告,拧紧督管螺丝

  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管党治党一项重要制度安排。2010年5月,《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印发,要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如实向组织报告婚姻、出国(境)、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14个方面的个人有关事项。

  按照中央部署要求,中组部先后出台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办法、汇总综合办法等举措,建立由13个职能部门参加的抽查核实联系工作机制,把“报告制度”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整体设计。

  意识不断深化,措施不断跟进,党员领导干部普遍认识到,是否如实向组织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对党忠不忠诚、老不老实的具体体现。报告和查核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成为加强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举措,成为防止干部“带病提拔”、提高选拔任用工作质量的重要关口,成为从严管党治吏的一把利器。

  日常管理监督,注重抓早抓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渐成常态,组织部门敢于较真、注重日常、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敦促干部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

  提醒、函询和诫勉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对干部管理监督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干部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加强提醒、函询和诫勉工作提出新的明确要求;《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的印发对提醒、函询和诫勉的情形、程序、要求等作了明确规范,2015年以来全国共提醒函询诫勉50.7万人次,有效督促干部严格自律,自觉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实施细则》贯彻落实中,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人以上率下,带头谈话,有力推动提醒、函询和诫勉工作扎实开展;紧紧围绕领导班子换届、打赢脱贫攻坚战、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中心工作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充分运用巡视、选人用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干部选拔任用“一报告两评议”、干部考核、经济责任审计等各项工作成果,发现问题就咬咬耳朵、扯扯袖子。

  织密制度笼子,防止带病提拔

  “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注重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为干部队伍正本清源。

  “带病提拔”危害猛于虎,是长期困扰干部工作的老大难问题。2016年8月,中办印发《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对于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名”“带病提拔”发挥了重要作用。

  《意见》明确实行“凡提四必”的审核措施,即干部档案“凡提必审”,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凡提必核”,纪检监察机关“凡提必听”,反映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具体、有可查性的信访举报“凡提必查”。实践证明,“凡提四必”是识别干部的“透视机”和“诊断器”,为防止“带病提拔”构筑起坚固的防火墙。

  江苏出台防止干部“带病提拔”五项规定,把好人选关、审批关、纪律关、监督关,将问题干部挡在门外;国家发改委通过“四个强化”措施,努力让干部平时不“染病”,提拔不“带病”,实现“流水不腐”……各地区各单位严把人选的政治关、作风关、能力关、廉洁关,努力把“带病提拔”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系列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从决心到举措,从重点击破到全面开花,党的十八大以来,整饬吏治的组合拳一套接着一套,成效越来越明显。

  5年来,中组部针对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部分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在企业兼职、退(离)休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在社团兼职等情况进行了仔细清理;针对高校、科研院所与党政机关的不同性质,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领导人兼任与其工作或教学科研领域相关的职务。

  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专项整治扎实开展。2014年1月,《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印发,明确要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消化任务。目前,全国超配的4万多名副处级以上领导职数已基本消化完。

  配偶移居人员专项清理有效开展。2014年2月,中组部印发《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加强对配偶移居人员的任职岗位管理,对有关政策作了细化和明确,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高层次人才中配偶移居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实行区别对待、精准管理。


  《 人民日报 》( 2017年10月17日 13 版)
(责编:冯人綦、曹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