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清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79年前,延安鲁迅文学艺术学院年轻的福建女学生莫耶写下这样的语言,赞颂延安。
69年前,宜川县瓦子街镇一带,在毛泽东“围点打援”军事战术思想指引下,彭德怀同志指挥我军三日内集中歼灭国民党反动派1个军部、1个师部、5个旅共三万余人,彻底扭转西北战局……
光阴流转,物换星移。2017年9月13日,延安宜川中学,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题写班名、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捐资设立的“圆梦班”在这里启动。这是全国范围内第十七个、陕西省首个“圆梦班”。60名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高一学子受到资助,基金会的支持将伴随他们度过三年高中生涯,走出大山,迈入大学校园。
青山为屏,红旗招展。宜川中学体育场简易搭建的主席台背景墙上,“喜迎十九大,共筑中国梦——陕西延安宜川中学战旗‘圆梦班’启动仪式”字样大气端庄,草坪上数千名师生着装严整、队列整齐。上午九时,与会嘉宾领导来到师生中间,共同见证“圆梦班”的在陕北大地落地生根。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向宜川中学“圆梦班”启动仪式发来贺信,由十六届中央委员、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虞云耀现场宣读。贺信指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摇篮,这里的发展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延安革命老区几个区县的发展还很落后,不少群众的生活还有难处,我们深深感到难过”,中共中央办公厅原副主任毛林坤在发言时说,“这更加凸显精准扶贫、教育扶贫的必要性,宜川中学‘圆梦班’恰恰就是这方面的生动实践。”
受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徐新荣委托,延安市委常委、副市长孙矿玲在仪式上作发言。她表示,“圆梦班”落户延安,体现了中央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对革命老区的深情厚谊,延安宜川中学一定要把这个“圆梦班”办好,以此为契机,激励全市上下大干教育,使得全市教育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民建中央委员王一莉向宜川中学授予“圆梦班”牌匾,中共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原局长、基金会创始人徐中远向“圆梦班”授予战旗,基金会理事周其群向学校捐赠“120万元象征牌”,宜川县县长任建新向基金会颁发捐赠荣誉证书。仪式现场,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张社年,江苏省消防总队原政委陈益新,陕西省教育厅、延安市有关领导连同与会嘉宾连同全体师生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陕北地区自古文化厚重,陕北人民历来重视耕读。
宜川中学滨临黄河壶口瀑布,创建于1941年,其前身为明朝末年“丹山书院”,至清朝嘉庆年间复修更名为“瑞泉书院”。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修建宜川中学教学楼,全县上下干部职工勒紧裤腰带,每人捐出两个月的工资,而几乎家家户户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宜川之重视教育,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年轻时在毛泽东同志身边工作长达10年之久的徐中远,对于延安革命老区有着特殊的情感。看到老区孩子朝气蓬勃、刻苦攻读,徐老感到欣慰;看到老区一些孩子因为经济困难过早肩负家庭重担,徐老又感到难过。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策,高中阶段则是一个孩子增长本领、磨练意志、锤炼品格的重要时期。经过长期的探索,江苏中远基金会把‘圆梦班’设在高中,资金用在刀刃上,让家庭困难的学生更加顺利地接受高中教育,帮助他们圆大学梦想。‘圆梦班’的学生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艰苦奋斗,挑战命运。”徐中远对学生们的发言语重心长。
“圆梦班”的学生大多没有走出过本地,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心中矗立起一座座象牙塔。刘文辉同学梦想考入清华大学,“尽管前方坎坷,困难重重,我仍想去触碰它”,在一张小小的“梦想卡片”上,刘同学如是写道。虞云耀同志看到后在卡片上欣然命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仪式结束时已近午饭时间,徐中远同各位领导嘉宾步入学生食堂,与宜川中学的同学们一起用餐。多位“圆梦班”的同学围坐在徐中远旁边,欢声笑语不时传来,温暖的感觉久久洋溢……
【相关链接】:陕西省首个“圆梦班”落户延安宜川中学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