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引进,兴科研新锐
2017年09月14日04:3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青海大学光伏实验基地,技术世界一流。其研发的基于太阳能的我国第一个智慧微能源网,可实现太阳能冷热电三联产,太阳能转化率达到40%以上。
但3年前,青海大学酝酿成立光伏中心之时,却苦于没有能挑起大梁的专业人才。
幸运的是,清华大学教授梅生伟带着他的团队主动挑重担、上高原。“我从小在新疆长大,对西部地区充满了热爱,也深知西部地区发展的艰难,一直想实实在在地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梅生伟看来,3年来自己做了3件事。“建立了青海大学新能源新材料学科,开创了青海大学系统性有计划研究新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研究方向,最重要的是培养了青海大学的科研骨干,并通过柔性引进的政策引进了一批高水平学术带头人”。
如今,青海大学光伏中心已有20多位老师,博士比例达到60%。在清洁能源利用领域,青海大学开展了大量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2016年,青海大学获批青海省清洁能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并建成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其中两步法太阳能光热回收飞机碳纤维技术、光热复合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等一批项目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梅生伟说。
“要有情怀,多做实事。”这是梅生伟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青海是我国清洁能源种类最丰富、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在这里从事清洁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天地广阔。
“对口支援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奉献,只有结合自身优势和当地产业优势,让对口支援工作与自身科研学术水平相辅相成,才能坚持下来,才能开创对口支援工作的新局面。”梅生伟说得真诚。
“对口支援工作的重点是培养人,能培养多少留下来的人尤为关键。希望在今后几年的工作中,能够为青海大学培育一支新能源领域里富有活力的创新群体。”梅生伟颇为憧憬,也底气十足。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14日 12 版)
(责编:王政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