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 (王子侯)今日,国新办就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支树平在会上表示,打击假冒伪劣也是质量提升的应有之义和一个重要手段,《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也明确规定要继续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工作,要健全打击假冒伪劣的长效机制。
“质检总局这些年始终将打击假冒伪劣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支树平介绍,首先质检总局持续地开展“质检利剑行动”,自2013年以来,质检总局共查办质量违法案件28万多起,查办违法案件的案值超过140多亿元。
其次,强调重点地区集中整治。“如果有些地方某个产业产品比较集中,假冒伪劣产品比较多,就对其亮黄牌,集中整治。并抓住重点领域,抓电商质量提升,抓进出口质量监管。这些年大约对350多个地区进行了集中整治,倒逼质量提升。”支树平举例,我们查获的国际品牌运动鞋案,一次查获17000多双国际品牌鞋,其中有假冒匡威、花花公子等9个品牌,案值2亿多元。
最后是通过缺陷产品的召回,对批次性存在安全风险的产品,通过修理、更换、退货再到消除安全隐患的召回。近年来,质检系统召回的力度越来越大,数字也越来越多。以汽车为例,缺陷汽车刚开始召回的时候每年几十万辆,但从2013年《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以来,2013、2014、2015年每年都召回500万辆以上,2016年达到1133万辆。“质检总局主动调查约谈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下一步,质检总局还将保持这样严查、严管的势头,扩大召回的范围,提升召回的能力,筑起安全防线。”支树平说。
“尽管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打击力度,但假冒伪劣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支树平说,打假工作确实存在不少困难,一些企业缺乏诚信意识,甚至有一些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另一方面,有的地方还是有保护主义的倾向,不愿意曝光,存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等问题。
支树平表示,下一步,质检总局要借助《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大打击假冒伪劣的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对每一件涉嫌造假的线索,都要盯住不放;对每一起质量违法案件,都要一查到底;对每个造假企业,都要彻查严惩,甚至公布于众;对每一处质量造假集中的区域,都要给它亮黄牌,甚至行政约谈、挂牌督办。我们就是要下最大决心,通过严查严打严惩,坚决遏制住假冒伪劣蔓延的势头。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