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发力 转型升级加速
——访重庆市市长张国清
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面对新的发展阶段,重庆如何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如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重庆市市长张国清。
三大支撑
增长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
记者:您如何看待重庆的发展问题?
张国清: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直辖市,直辖2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既面临追赶先发地区脚步的紧迫问题,也有加快结构调整、提升质量效益的艰巨任务。2016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一个目标”“两点定位”“四个扎实”的要求,为重庆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基本路径,是做好重庆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谋划和推动重庆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思想上高度认同、行动上坚定跟随,切实把新发展理念和中央决策部署与本地区实际结合起来,确保发展方向正确、路径正确。
记者:近年来,重庆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位居全国前列,这种态势能否延续?动力何在?
张国清:重庆保持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的增长,十分必要而紧迫,这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肩负起中央对重庆发展期望之必须。从现实基础和发展趋势看,也是能够做到的。主要基于3个判断:一是补短板可以释放有效需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与发达地区相比,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还有较大差距。差距也是潜力,潜力形成势能,补短板的过程可以释放大量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二是结构调整能够培育产生新动能。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拥有2.6万亿元工业体量,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可以培育出诸多新产业、新业态,还能带动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三是改革开放创新会释放制度红利。国家在重庆陆续布局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自贸试验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上原有的两江新区、高新区和保税区,重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开发开放平台体系,改革红利和政策效应进入加速释放期,这会给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劲支撑。
抓牢主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有力
记者:重庆如何将机遇转化为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张国清:关键是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去年初,按照中央统一部署,重庆制定了“1+4+X”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即1个总体方案和国资国企改革、化解过剩产能、去房地产库存、防范金融风险4个专项方案以及若干任务清单,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一年半时间里,全市累计去除钢铁产能800多万吨、煤炭产能2000多万吨,处置工业领域“僵尸企业”343户,房地产去化周期降到合理区间,有效减少了无效供给对经济的负拉动。增加有效供给方面,我们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兴市,聚焦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体而言,就是立足发展阶段和区域特点,既抓牵动性强的大项目,也不放弃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中小项目;既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也着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巩固提升;既注重引入新的投资者,也重视已有项目产业链拓展;既发展工业经济,也振兴现代服务业。总的原则,就是看项目是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看市场前景、创新含量、投入产出效率和环境友好度,更多关注增加值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切实把质量和效益摆到首要位置。
补足短板
突破创新瓶颈增强发展后劲
记者:重庆提出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目标,这方面有什么具体考虑?
张国清: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重庆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短板。受创新资源和自身发展阶段限制,重庆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长期偏低,去年有较快增长,也仅为1.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左右。提出建设西部创新中心,就是要自加压力,倒逼补短板、强弱项,尽早突破这个瓶颈问题。
对创新,我们有几个基本认识。首先,创新并不都是“高大上”,都是“阳春白雪”,也并非少数人的专利。它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还包括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与绝大多数企业都有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是厚植创新土壤,吸引全社会参与,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其次,技术不等于技术能力,技术花钱可以买,技术能力买不到。只有集中精力攻克主导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了持续更新的技术能力,经济发展才会更有后劲。再次,技术创新必须由企业唱主角,研发机构更多设在企业、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人才向企业集中,政府则主要围绕企业创新需求优化服务,并组织实施事关全局且企业难以承担的重大科技专项。在创新过程中,我们的态度是开明的,不以成败论英雄。创新本身没有失败之说,即便暂时受挫也是技术底蕴的积累,只要资金确实用在了技术研发上、用在了创新活动中,政府都会大力支持。当然,我们也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财政资金滥用,避免出现道德和法律风险。
记者:从您的讲述中,能感受到重庆改革创新特别重视发挥市场作用,注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那么在政策设计上又有什么安排呢?
张国清: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就应该让企业大胆闯、大胆试,如果地方政府总是“赤膊上阵”,常常是事倍功半。政府的作用,更多体现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政策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管用、能否兑现。改革创新方面,重庆在落实中央政策基础上,出台了“涉企30条”“创新45条”等系列措施,改变过去由政府主导的扶持方式,更多由市场说了算,政府不再直接“拉纤拖船”。当前的重点就是兑现政策、打好补丁。每一条政策都代表着政府信用和承诺,政府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形成稳定的市场预期,让企业大胆去干、放心发展。
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直辖体制优势,有干部群众的顽强拼搏,重庆改革开放创新将持续推向深入,经济转型升级之路会越走越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
图片说明:
图①: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潘光侠摄
图②:重庆轻轨列车行驶在李子坝段。
刘汪洋摄
图③: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园的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工程师为即将出厂的工业机器人进行载重性能测试。
秦廷富摄
图④:重庆果园港航拍照片。
钱 波摄
图⑤:重庆照母山科技创新城。
胡大伟摄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04日 13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