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4000公里的列车要来了 在真空管道内运行

2017年08月31日08:45  来源:科技日报
 

从北京前往武汉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记者坐的是高铁,1152公里的路程,跑了4个多小时。

在此次论坛上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正在推进的“高速飞行列车”项目,或将把京汉旅程压缩到半小时以内。

将形成国内超级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副总经理刘石泉介绍,高速飞行列车是航天科工联合国内有关优势单位,通过商业化、市场化模式,将超声速飞行技术与轨道交通技术相结合,研制的新一代交通工具。

该列车的最大运行速度可达每小时4000公里,不仅比普通高铁快10倍以上,相比民航客机也快了5倍。有了它,住在北京的人早上7点多出门,可以从容地前往武汉参加10点钟的会。作为下一代交通系统,该项目正在酝酿发酵一场能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技术变革。

记者了解到,高速飞行列车是利用低真空环境和超声速外形减小空气阻力,通过磁悬浮减小摩擦阻力,实现超音速“近地飞行”的运输系统。不仅能拉近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具有不受天气条件影响、不消耗化石能源、可与城市地铁无缝接驳等优点,堪称未来交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制高点。

如此速度,会不会引起乘客不适?航天科工集团三院三部主任助理、高速飞行列车项目技术负责人毛凯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该项目会根据乘客感受设计最合适的加速度,给加减速留出线性的过程。“肯定比飞机起飞时更缓和。”

该项目建设完成后,不仅会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也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版图,加快国内资源配置,形成超级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

在真空管道内运行

当前,全世界对外宣布开展时速大于1000公里陆地运输系统研究的有3家公司,包括美国HTT公司、Hyperloop One公司以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两家美国公司起步早,但航天科工是全球首个利用航天超声速相关技术提出超声速地面运输系统的企业,起点更高。

其实,磁悬浮列车并不新鲜,国内外早已开展研究。但高速飞行列车项目,将如何让速度实现从几百公里到上千甚至数千公里的跨越?

毛凯说,现在的磁悬浮列车多为露天运行,除了克服摩擦力,还要面对空气阻力。而该项目在真空管道内运行,所处环境是不同的。另外磁悬浮技术也有好几种,例如此前上海研制的磁悬浮列车,是引进德国的电磁悬浮技术。而该项目则选择了高温超导磁悬浮技术,这项技术在我国已具备相当基础。

毛凯介绍,研制团队正在开展多项关键技术攻关。比如超导磁悬浮技术,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项目需求,需要进一步提升其能力。在真空技术上,我国通过载人航天工程等已取得一定的积累,但这么长的真空管道还没有人做过,在制造工艺、技术上存在挑战。不过他说,按照基本原理,只需要推、阻之间形成正向的力,就能让列车持续加速,因此并不需要绝对真空,否则会使工程难度、成本大大增加。

此外他表示,很多技术虽然已在实验室里实现,但向工程转化将是项目面临的难点。记者了解到,工程项目实施注重发挥各方优势,已联合国内外20多家科研机构,成立了国内首个国际性高速飞行列车产业联盟,目前团队拥有相关领域专利200多项。

三步走实现目标“4000公里”

毛凯介绍,4000公里的指标是结合对技术的预判而提出的,以尽可能满足未来使用需求。

然而这个速度并不会一蹴而就。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将按照三步走战略逐步落地开花。首先是通过时速1000公里运输能力,建设区域性城际交通网。

“例如从北京到武汉、到上海,或是从武汉西至成都、南至广州,距离都在1000至1500公里之间。”毛凯说,项目的第二步就是再通过时速2000公里运输能力,建设国家超级城市群之间的一小时交通网。

最后,该项目将通过时速4000公里运输能力,建设“一带一路”交通网,形成一张继航天、高铁、核电之后的中国新名片。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在技术创新方面选用了最具前景的技术路线,通过关键技术攻关实现系统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在商业模式上采用“沿途下蛋”模式,通过关键技术的产品转化,可实现不断自我造血;在管理模式上继续联合国内外优势团队,保证研发力量的先进性。(李丹 赵明 本报记者 付毅飞)

(责编:王欣玥(实习生)、曾伟)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