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改革资料图 浙江公共政策研究院提供
随着“最多跑一次”改革、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等一系列带着鲜明浙江特色的基层治理领域创新实践落地生根,制度创新、机构改革、公共服务在浙江得到系统推进,广受好评的浙江基层治理创新模式再次赢得社会瞩目。
24日上午,“第四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评选结果发布会”在浙江杭州举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等7个案例获“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特别贡献奖”,金华市农村垃圾治理等10个案例获“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十佳创新奖”,义乌市涉外纠纷调解做法等16个案例获“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优秀奖”。
据了解,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评选活动自2010年3月起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总结和推广浙江各地各部门在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方面的先进典型,提高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截至目前,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共收到案例申报578个,其中两个案例经推荐后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活动以其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
据活动评选方代表、浙江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介绍,本次评选活动共收到案例申报278项,与上届相比增加了28项,在数量上大幅增加,在内容上覆盖面更广,在体系上增加了浙江省直机关部门,在质量上创新性、绩效性上都有了明显提升。
其中,广受社会各界欢迎、办事群众点赞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就获得了本次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中的特别贡献奖。自2016年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其以方便百姓和企业办事为出发点,依靠社会需求和群众评判,倒逼各级各部门减权放权治权,用网上办事让群众“不跑腿”,助力浙江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
如果说“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强有力引擎,那么特色小镇建设无疑为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增添了巨大马力。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聚焦信息、环保等八大万亿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实行“创建制”、“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以全新的建设路径引导浙江经济高质发展。目前,浙江省11个地市共有78个小镇被列入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培育对象,成为集聚高端要素、产业创新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田,也由此获得本次评选活动的特别贡献奖。
除此以外,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治水创举河长制、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今日聚焦》创新建设性舆论监督、平安建设“两网融合”等为浙江改革发展带来巨大成效的案例也都荣获本次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的特别贡献奖。
“本届评选活动产生的优秀创新案例有三大特点,即与中心工作贴得紧、创新特色十分鲜明、社会影响日益广泛。”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陈金彪表示,这一大批优秀创新案例为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公共管理和基层治理创新提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让群众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深化改革带来的红利。
据悉,此次评选活动由《今日浙江》杂志社与浙江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共同举办。发布会上各获奖单位分享交流了先进经验,有关专家作相应学术研讨。(完)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