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雄县县城全貌。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将实现负增长,疏解企业享多重激励。在昨日的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同时解读了《关于进一步健全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疏解配套政策意见》。
企业疏解搬迁资产处置将获税收优惠
这份《意见》,由市发改委、市规划国土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目前已经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常委会审议原则通过。
相关负责人在会场上用“力度比较大”5个字来解读了《意见》提出的6个部分的政策任务。记者注意到,在加强规划约束和土地管控方面,本市将研究建立新增建设用地供应与减量腾退用地挂钩机制,严控城乡建设用地总量规模,确保全市范围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而在健全财税价格等激励约束机制方面,《意见》提出给予企业疏解搬迁资产处置一定税收优惠,最大程度降低疏解搬迁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同时,为了引导功能疏解,本市还将优化疏解搬迁企业税收服务,简化跨省(市)迁移手续。而在强化投融资支持方面,《意见》提出将加大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倾斜力度,统筹利用各类专项基金,积极推进疏解企业向津冀两省市转移。
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配合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积极对疏解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和重大工程的信贷支持力度。
而在推动科技创新服务方面,本市将推广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合作站和北京技术市场服务平台这“一站一台”的合作模式,建立跨区域科技资源服务平台,推动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等服务区域创新发展。
在加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本市将推动疏解搬迁企业参保人员医疗保险衔接。稳妥推进疏解企业职工安置和促进就业帮扶。
在促进区域产业联动发展方面,本市提出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推动建立共建园区产值分计等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机制。
中央在京单位也需严控非首都功能聚集
他特意说明,控增量和疏存量两个政策意见是为了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将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含金量都较高,不仅适用于北京市属单位,也适用于中央在京单位,严格控制非首都功能进一步聚集。
目前,本市已出台了12项配套文件,13项配套文件正在按程序报批,还有16项配套政策已在相关政策文件中予以了体现。
另外,按照“控增量”政策意见要求,本市正在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建立中央在京单位新增投资项目审批标准口径和联动机制。
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将严格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等文件要求,完善严控新增项目的具体措施办法,加快形成央地联动的审批协调机制。
多项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逐渐落地
据了解,《意见》印发后,各有关部门、各区政府将结合职责职能,按照配套政策任务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本领域产业疏解配套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确保政策措施做到细处、落在实处。
在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多次提及国家控增量、疏存量两个政策意见的重要举措,那么这两个政策又是什么呢?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国务院印发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控增量、疏存量两个政策意见。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项没有经验可循的复杂系统工程,不论是搬什么、往哪搬、怎么搬,都需要政策的创新和支撑。
他表示,按照总书记“围绕迁得出去、落得下来,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引导机制”的指示和“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的原则,近几年来本市已经出台了《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非居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分区域差别化价格政策及疏解非首都功能产业税收支持政策等一系列文件也逐步落地实施。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