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山西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态度,采取深度举措,集中“火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2016年全省57万贫困人口脱贫,1900个贫困村退出,取得了首战首胜。

枣林沟的“脱贫经”

本报记者  乔  栋
2017年08月10日05:5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右手截肢的时候,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今天。”高艳平坐在门房里,望向了窗外。窗外一阵风吹过,枣林沟里松涛声阵阵。

  2011年以前,山西省中阳县下枣林村的高艳平一直在煤矿打工,养活家里不成问题。天有不测风云,回家路上他遭遇车祸,从此失去了右臂。没法再下井,生计成了问题。

  和高艳平一样贫困的,下枣林村之前还有164个人。下枣林村位于中阳县西面山沟里,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耕地少不说,土壤还极易流失,是中阳县贫困的“高发区”。

  种植不行,还有养殖。5年前,下枣林村的“能人”高三元,想和乡亲们一起在村子旁边的那条沟里折腾出个养猪场。5年之后,当初的养猪场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厚通科技养殖公司,不仅将下枣林的贫困户都吸纳进来,还带领附近乡镇的不少贫困户脱了贫。

  “就叫合作社吧,听着亲切!”高三元哈哈一笑,领着记者穿上防护服。站在沟口,人工湖送来阵阵凉风,俨然进入一个森林公园。往沟里走,25栋生猪繁育、养殖车间布置齐整,这个现代化十足的30万头生猪产业项目基地,将覆盖1200户贫困户,同时满足中阳20万亩核桃的用肥需求。

  产业带动之下,去年下枣林实现了整村脱贫。跟着能人干,一年挣两万。高艳平现在在厚通公司门卫处工作,一年能拿到两万多元工资。有了这笔稳定收入,他家就能脱贫。可要是没了这能人怎么办?

  高艳平没想过,中阳县可是动了不少脑筋。“公司+金融+贫困户”就是中阳精准扶贫的一次尝试。前不久,高艳平和村里其他127个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共在信用社贷款300万元,委托厚通公司经营,光这一项,他家每年又能分红3000多元。

  在此基础上,中阳县在各个贫困村进行了更全面的尝试:在全县范围内,贫困户个人出资200元,县财政给每人配套2500元发展资金,扶贫工作队再为贫困人口出300元,将这3000元投入到各村的企业、合作社发展中,连续4年,贫困户每人每年可享受1000元的收益分红。

  高艳平现在的工作是“三班倒”。闲着的时候,他还能帮妻子照应一下家中五亩地里的那些核桃树。“村里去年集体实施了核桃树提质增效、高标准管护,今年估计又能增收不少。”高艳平说。

  正午,阳光直射着这片黄土地。高艳平左手挡着光线,却又忍不住从指头缝里瞄了几眼。看见树上挂果越来越密,他不禁又咧嘴笑了。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10日 12 版)
(责编:冯人綦、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