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中国工程院召开全体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邓声明同志宣布中央决定,李晓红同志任中共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免去周济同志中共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职务,改任党组成员。
周济表示,衷心拥护、坚决服从党中央的决定,热烈欢迎李晓红同志到中国工程院主持党组工作,将全力支持配合李晓红同志做好工作,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坚决完成好中国工程院的历史使命。
周济表示,党中央关于工程院党组主要负责同志的调整,是从工程院发展全局出发,根据工作需要针对院领导班子建设实际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工程科技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工程院工作的亲切关怀。中央任命李晓红同志担任工程院党组书记,必将进一步加强工程院党组的核心领导作用,凝聚全体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人员的智慧和力量,不断推动中国工程科技事业胜利前进。
周济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院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始终牢记和履行中国工程院的历史使命,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勇挑重担、建功立业。
李晓红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定,衷心感谢组织的信任与重托。工程院是院士之家,作为院士群体的一员,他对工程院充满感情。到工程院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了不辜负中央的期望和重托,将全力以赴,鞠躬尽瘁,努力做到:讲政治,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把讲政治体现到党组决策中,体现到工程科技事业改革发展中,体现到院士队伍建设中,体现到机关党的建设中;重实干,坚持“勤”字当头,“干”字落地,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恪尽职守、勤奋务实;服好务,主动服务好全体院士,支持院士们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更好地建功立业,主动服务好全院机关同志,让大家切实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严自律,始终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严守纪律和规矩。
李晓红表示,按照中央要求,周济同志作为工程院院长,对工程院的工作负主要责任,是第一责任人,他将积极配合周济院长,与全体领导班子成员一道,团结带领全院同志,紧紧依靠广大院士,锐意进取、大胆开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以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答卷。
中央组织部有关部门领导,中国工程院领导班子成员,退出领导岗位的部分老同志,中纪委驻科技部纪检组负责同志,院机关全体干部、战略咨询中心处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
李晓红同志简历
李晓红,男,汉族,1959年6月生,重庆合川人,1983年3月入党,1985年4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1978-1982年 重庆大学采矿系矿山机械专业学习
1982-1985年 重庆大学采矿系采矿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5-1991年 重庆大学采矿系党总支副书记、系副主任(其间:1989-1991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1989-1993年重庆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1991-1994年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
1994-1997年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其间: 1996年3月-8月澳大利亚Queensland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7-1998年 重庆大学校长助理、科研处处长、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院长
1998-2003年 重庆大学副校长(其间:2002年教育部第一期高校中青年校级领导干部专题研修班学习;2002年澳大利亚影子校长跟班学习)
2003-2010年 重庆大学校长(2004年7月明确为副部长级)
2010-2016年 武汉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16年-2017年 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简历来源:教育部网站)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