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巴拉贡镇昌汉白村驻村第一天,村支书李大伟一见面就告诉记者,2016年全村38户国家级贫困户全部在脱贫确认书上签了字,127户市级贫困户全部增收20%以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5年前,村里牛粪柴火满路堆,破墙烂瓦随处见,大多数村民手里没什么闲钱。你看现在,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不少人家门口停着小轿车。”副支书马占军开着车带着记者在村里转,边转边热情地介绍。
扎下来深入调查后发现,昌汉白村一个三口之家的贫困户,全年收入3万元问题不大,吃穿两不愁,住房安全、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三保障”也已实现。但昌汉白村真的已经稳定脱贫了吗?
“去年包地种葵花,花期雨水太大,葵花籽价格也掉到2元以下,不但没挣钱还赔了不少钱。”饭桌上,村民张海燕向记者诉苦。“现在什么都涨价,农产品怎么还掉价?玉米收购价从每斤1元多掉到了7毛多,加上每亩200元的生产者补贴,种玉米收入还是少了两成多。”正在田头春种的马利兵向记者抱怨。“今年到现在还没找到活干,打零工也越来越难了。”坐在炕头,郭建祥一个劲地猛抽烟。对稳定脱贫增收,大家有各种各样的忧虑。
“乡亲们稳定脱贫还面临不小的挑战,继续巩固脱贫成果,让乡亲们尽快致富,是下一阶段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巴拉贡镇党委书记刘志军认识清醒。
巴拉贡镇镇长巴音孟克说,实际上,这几年,为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镇里一直在想办法调整产业结构。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畜牧业相对发达的杭锦旗因地制宜,提出“以种促养、以养增收”,并出台出栏补贴政策,贫困户出栏一只羊补贴100元,最多可补贴10只,出栏一头生猪补贴500元。杭锦旗扶贫办主任白新田介绍,旗里引导多家龙头企业与全旗2200户养羊贫困户建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他们稳定脱贫。
“养羊好啊,活轻省,挣钱多,我包地种玉米,养羊饲料够吃,现在有50只羊,下一步再留些羊羔,把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昌汉白村国家级贫困户白三子一边领着记者参观自家的棚圈,一边高兴地说:“有了这群羊,脱贫稳稳的。”
2016年,亿利资源集团和康园养殖公司各给白三子免费发放了5只基础母羊,产业扶贫项目帮他建起了棚圈和储草棚,当年白三子就靠养殖增收了7500元。
昌汉白村第一书记杨恒告诉记者,康园生态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还为白三子代交了500元股金,吸收进杭锦旗鑫源通养殖专业合作社,每年按股分红。
公司和合作社负责人康雷介绍,为最大程度保障贫困户的收益,给贫困户发放的基础母羊都是带羔的,当年每只母羊平均就能接羔3.5只,公司为每只基础母羊交了16元保险金,贫困户养殖后出栏的羊,公司以高于市场价0.5元/斤的价格回收。“防疫、销售等都是我们管,贫困户只要好好喂养,10只基础母羊当年就能增收1万多元。”康雷说。
“有龙头企业这么给力的带动,现在村里贫困户家家都养羊,大家对养羊过上好日子的信心挺足的。”李大伟说,投母羊生羔羊,羊群逐步扩大,形成良性循环,输血式扶贫就成了造血式扶贫,全村稳定脱贫、逐步致富更有底气了。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