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民办学校不规范办学“悄悄”进行 入学考试考家长

赵丽 刘雪妍

2017年05月24日08:23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一些民办学校不规范办学“悄悄”进行 入学考试考家长

调查动机

又是一年“幼升小”关键时刻。与往年相比,今年一线城市的“幼升小”战况似乎有些变化,优质公办小学不再是唯一选项,优质民办小学似乎成了香饽饽。这种变化看似是家长的选择,但有家长认为,这背后存在一些民办学校违规之处。一线城市的民办学校在招生、教学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现在智商不够都不敢生孩子了。”

刚刚生了二胎的北京市民李宏说,养育二字里的“育”,真的让她有些焦虑。

通过新闻报道和朋友的经历,李宏全面掌握了前段时间上海民办中小学面谈日的种种残酷——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在优质民办学校门口排起长龙,架势丝毫不弱于每年高考。

有人将这一幕称为“幼升小高考”。然而,这样的面谈考的不仅是孩子,还有家长。在面谈日当天,有两所民办小学在给孩子面试期间,还给家长递上了几份“考卷”,其中的问题除了图形逻辑等知识,还涉及父母学历、爷爷奶奶学历、父母胖瘦、工作单位等让人莫名其妙的题目。

李宏的大儿子已经5岁,她早已知晓“幼升小”的残酷,但令她不解的是,这些民办小学为何能如此居高临下、堂而皇之地考家长之后依然门庭若市?

优质民办学校受追捧

李宏在北京市西城区有一套学区房,她的规划是,让孩子在对口公办小学就读,之后升初中、高中,继而参加国内高考或直接去国外留学。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李宏的想法有所动摇。她发现,周围有些朋友不再将公办名校作为首选,而是开始选择优质民办小学。

“我的儿子今年同样幼升小,所以我加入了一些家长群。500人封顶的群,几乎个个爆满。有的家长只要听到哪所优质民办小学有考试,就想方设法让孩子参加。孩子奔波在考试途中,家长们在群里互通有无,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通知电话。经常有家长在群里留言:自己错过了来电,打回去没人接,有没有人知道这个号码是哪个学校的电话?”北京市民邹博对《法制日报》记者说,现在,有些家长对优质民办小学的追求近乎疯狂。

家长带着孩子奔波于不同优质民办小学之间,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优质民办小学的录取率高。

广东省东莞市有十余家优质民办学校,其中“幼升小”不限学生户籍,很多经济条件不错的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这些学校就读。这两年,东莞的东华小学招生录取率有时高达10:1;虎门外语学校限制了报名人数,录取率也在5:1左右。

在浙江省杭州市、广东省广州市,家长的压力也很大。热门民办小学动辄50%的淘汰率,让家长不敢掉以轻心。对于不少家长来说,幼儿园的“幼升小”衔接不够,家长于是纷纷给孩子报班“加码”。广州某教育培训机构的幼小衔接班,去年的报读人数为634人,今年激增至1500人。还有家长为了给孩子报上所谓的“突击班”,不惜交纳上万元培训费。

江苏省南京市某招生负责人也透露,当前,小学择校的重点已经转移到民办小学。这两年南京除了一些老牌的民办小学,一些新的民办小学也应需而生。这些民办小学往往依托民办初中的“母体”而生,一推出就引来众多家长的追捧,多数民办小学的录取比例超过10:1。

家长为何选民办学校

胡大启刚拿到上海户口,他的孩子目前在上海一所民办幼儿园就读,他对孩子的教育规划是——全力投考民办小学,考上哪所,全家搬去哪里。

“就我身边的朋友来说,只要经济上有能力,基本都以优质民办小学作为第一首选,这是客观存在的情况。为什么?三个理由:第一买不起学区房、第二不想读一般的公办小学、第三则是优质民办小学的教育水平。”胡大启说。

“我是新上海人,虽然月收入尚可,但无家族几代积累,实在是买不起优质公办小学对应的学区房。至于周边一般的公办小学,一是因为看不上,二是因为就算入读一般小学,在外补习的费用也是天文数字。所以,我干脆选择将孩子送到优质民办小学。”胡大启说。

至于选择优质民办小学的第三个理由,即教育水平,胡大启颇有些无奈:“虽说我们都不喜欢应试教育,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又不得不接受应试教育,不得不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从这个层面说,优质民办小学是更好的选择。”

对此,胡大启列出了几大原因:公办小学与民办小学之间的教育紧张程度不一样,民办小学放学时间普遍比公办晚;作业量不同,小区里一个在民办名校就读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晚上12点以后睡觉,每天哭着做完语数英两套甚至3套作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小学家长直言,公办小学减负,负担转向民办小学和辅导机构。有家长表示,如果不参加课外补习班,孩子3点钟就放学了,没有地方可去。另外,有些公办小学的教学难度不足以应对以后的升学考试。

在很多家长看来,优质民办小学受热捧,还受益于其冲击重点初中的高升学率。不少家长认为,这一优势得益于一些民办小学可以“不听从行政指令”,对学生进行“刷题”等学业训练。一所公办小学的校长坦言,“公办学校会严格按照主管部门要求的基准来操作”,民办小学却存在“拔苗助长”的问题。

在同济大学举办的一场关于减负政策研讨会上,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张端鸿通过对上海15年教育减负政策的梳理后发现,多年的“减负”是一个公办学校学生学习负担不断下降、“快乐活动”不断提倡的政策变迁过程,这一过程中伴随着一个繁荣而功利的教育培训市场的兴起。公办学校减负减得越厉害,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市场就越大。继而出现了减负之后,学生实际负担反而更重的怪象。

曲线迂回争夺生源

《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优质民办小学受追捧背后,存在不少不规范之处,比如各种名目的入学考试甚至考家长,比如视减负政策于不顾的“刷题”战术。

“在取消入学考试后,有关部门只是发个文,重申强调规范招生,重申禁收各类证书和特制简历,重申禁止组织各种形式的学科考试,重申将严厉处罚违规行为……这些在‘小升初’大战里都显得有些苍白。”李宏说,“我们并没有看到切实可行地能解决民办小学择生困局的政策和办法,除了前一阵子上海表示‘考家长’违法之外,对于部分民办小学收简历、搞小五班、借组织活动为名进行入学考试的违规行为,似乎没有什么监管。”

“民办小学的性质决定了其对优秀生源的追求是‘疯狂’的。面对严厉而苛刻的政策,不同背景构成的民办小学董事会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学校抢先出手,大打擦边球,假活动之名行考试之事;有的曲线迂回,委托机构进行初选和考试;有的先退一步,暗暗做准备工作,看看风向再动作;最老实的是什么也不做,规规矩矩按照教委的规定走。可是当大家看到抢先违规操作的非但没有受到制止和惩处,反而在优秀生源争夺中占尽便宜时,千种委屈万般无奈都转化成一个信念‘你行我也行’。”曾在南方某民办小学任教的张荣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对此,一直研究相关政策的胡大启是这样总结的——“明暗两条线同时上演”,“明面上,民办小学都‘严格’执行教委规定,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做规定的事情。暗地里,小五班、考试、预录取、签约等紧锣密鼓进行中。其实,大家都知道,3月中旬就有民办小学发出预录取通知了,可是按照教委的规定,民办小学的招生工作在5月初才能启动”。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刘雪妍

(责编:杜晨歌(实习生)、曾伟)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