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蓝鲸一号”海上钻井平台可燃冰开采现场。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供图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5月18日,中国又拿下了一项世界第一——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这项第一有多重要?以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当日中午发来贺电?
1、什么是可燃冰?有啥用处?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是甲烷和水分子在低温高压的情况下结合在一起的化合物,因形似冰块却能燃烧而得名,是一种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1立方米的可燃冰分解后可释放出约0.8立方米的水和164立方米的天然气。据央视举例:一辆使用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一次加100升天然气能跑300公里的话,那么加入相同体积的可燃冰,这辆车就能跑5万公里。
2、我国可燃冰储量有多少?
我国首次进行可燃冰试采的海域——南海神狐海域有11个矿体、面积128平方公里,资源储存量1500亿立方米,相当于1.5亿吨石油储量。
我国可燃冰资源储存量约相当于1000亿吨油当量,其中有近800亿吨在南海。保守估计,我国可燃冰的总资源约是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量总和的两倍,按当前的消耗水平,可满足我国近200年的能源需求。
3、实现了哪些技术突破?
试采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叶建良受访时表示,这次运用了地层流体抽取法,从单纯考虑降压变成了关注流体的抽取,通过保证流体的抽取来实现稳定的降压。降压方案充分体现了优越性,是保证我们这次试采成功一个关键因素,也是在国际上从理论到技术方法的一个创新。
4、其重大意义在哪里?
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经过近20年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自主创新,实现了这一领域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叶建良受访时表示,可燃冰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有评价称,此次试采成功对促进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甚至对改变世界能源供应格局,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5、会影响周边海域环境吗?
据介绍,我科研团队在试采过程中,一方面从工程设计上避免发生甲烷泄漏所引发的环境问题和灾害问题,另一方面构建了海水—海底—井下一体化环境安全监测体系,实现对温度、压力、甲烷浓度及海底稳定性参数的实时、全过程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试采未对周边大气和海洋环境造成影响,整个过程安全、友好、可控、环保。
6、全球可燃冰研发活跃的国家有哪些?
目前主要有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和印度等。其中,美国、加拿大在陆地上进行过试采,但效果不理想。日本于2013年在其南海海槽进行了海上试采,但因出砂等技术问题失败。2017年4月日本在同一海域进行第二次试采,第一口试采井累计产气3.5万立方米,5月15日再次因出砂问题而中止产气。
7、何时能进行商业化开采?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受访时表示,从目前我们试采的连续性和产气量来看,离商业性开采距离不远了。相信在2030年以前,具有最大潜力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将会得到商业性开发利用。(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报道)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