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蕴岭:需要走出“一带一路"六大认识误区

于春晖

2017年05月05日16:28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原标题:张蕴岭:需要走出“一带一路"六大认识误区

思享者

  提要:“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种区域合作倡议,更是一种扩及世界的广义合作新理念与平台。它通过创新发展合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注入发展活力,从而为世界经济注入发展新动能;它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促进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稳定。

  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得到越来越多的积极反响。如今,“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一种区域合作倡议,更是一种扩及世界的广义合作新理念与平台。然而,对此仍然有一些认识误区需要澄清,本期思享一席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学部主任张蕴岭进行了独家专访。

  误区1  

  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战略竞争。

  张蕴岭:“一带一路”是合作倡议,有利于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

  目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困难的调整期。由于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发展不平衡加剧,贸易和投资增速放慢,保护主义盛行。面对世界发展中这些问题,各种反应和对策都有。“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是开放、合作、发展的新风。它不同于一般的技术创新,它是通过学习经验、分享资源、共享利益来激发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参与热情,动员其资源投入,改善其综合发展环境,调动经济增长的潜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推动世界经济走出低迷,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包容与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推动有关国家和地区合作共赢,推动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一带一路”是合作倡议,不是战略竞争,它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构建合作与和平的地区与世界。

  误区2

  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谋求自己的“势力范围”。

  张蕴岭:“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沿线国家可以参与,也欢迎世界上其他国家参与建设。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处在一个新的调整期,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倡议,“一带一路”就是诸多新思路、新倡议中最有影响力的,得到的支持多,参加的国家多。“一带一路”不仅推动合作,也推动开放。通过实现互联互通,促进经济要素的跨国流动,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市场的深度融合;通过推动沿线国家协调经济政策、开展更加深入和广泛的高标准区域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均衡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凝聚共同利益,实现合作共赢。

  “一带一路”不搞“区域第一主义”,遵行“开放的区域主义”,不仅沿线国家可以参与,也欢迎世界上其他国家参与建设。以亚投行为例,其成员资格对真正有兴趣并愿意做出贡献的所有国家开放。互联互通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路线,涵盖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多种多样的连接。

  误区3

  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能合作,是向外转移被中国市场淘汰的落后过剩产能。

  张蕴岭:“一带一路”下的产能合作,是中国与当地国家共同协商、设计、建造新产业,能促进当地产业提升和经济发展。

  中国推动“一带一路”下的产能合作,是一种新型的合作发展方式。

  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陆地网络把中国—中亚—西亚—俄罗斯—欧洲以及中国—东南亚—南亚连接起来;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上网络把中国—东南亚—印度洋—非洲—欧洲以及中国—大洋洲连接起来。中国这些为数众多的接邻和近邻国家,从地区上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地缘带,实现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需要跨境基础设施网络的支持,包括公路、铁路和航空,但现在所有这些跨境基础设施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很落后。“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改善陆地跨境基础设施网络,提高现代化港口的连接,发展港口区经济,构建海上物流网络。这不仅能够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瓶颈,而且能创造新的发展机会,促进各国共赢发展。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有设备技术能力,也有管理经验,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企业走出去,与当地国家共同协商、设计、建造新产业,不同于以往的简单的产能转移,不是把过时的和污染的产能转移出去。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产业的扩展与提升,有利于其经济发展。因此,中国推动“一带一路”下的产能合作,不是将被市

  误区4

  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一种开发援助。

  张蕴岭:“一带一路”建设采取共同参与、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和共享成果的合作方式

  “一带一路”建设采取共同参与、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和共享成果的合作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开发援助,参与方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建设遵循的原则是“在满足所有参与者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共同建设,努力整合所有参与者的国家发展战略”。

  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都是发展中经济体,人均GDP水平仍然很低,任何单独的国家都难以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网络。由于基础设施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投资,公共资金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支持至关重要。预计在未来几年,基础设施投入还会进一步增加,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在满足他们的基础设施需求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估计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投资3.3至4.5万亿美元,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项目(电力、电信、交通、水、卫生)以及与基础设施相关的具体项目(如食品安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健康和教育)。

  在资金来源方面,过去的发展合作传统是通过双边和多边捐赠者资助。但研究表明,发展援助的份额在基础设施融资中仅占6-7%。这表明需要创新发展合作方式。“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共同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提供了新的发展合作框架。过去的经验表明,在电力、电信、运输和供水等领域,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份额较少,现有的投资相对于满足可持续发展议程所需要的有效资源而言仍只占一小部分。亚投行是基础设施发展合作融资的新型模式。通过亚投行的自身融资、国际市场融资,以及调动国内公私部门融资的潜力,充分考虑伙伴国家项目的需求,将为其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帮助,为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金砖国家”建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也是如此,功能主要是有助于解决发展融资的瓶颈限制,通过提供贷款、担保、参股或其他金融工具支持,以合作的方式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未来的角度来看,成立更多的以发展为导向的新型机构是必要的,它能为包容性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误区5

  有观点认为,建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将取代现有机制。

  张蕴岭:“一带一路"构建的新机制与原有的机制是合作互补的关系。

  “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创新之处是构建新的合作机制,如建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但它们不是要取代现有的机制,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而是做增量,推动合作,与原有的机制合作互补。像亚投行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就是与亚行、世行联合开展融资业务的。

  误区6

  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经济合作议程。

  张蕴岭: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公共支持。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互联互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法规、规则和标准一致或者连接,以及人员流动。投资和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领域,旨在通过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在沿线国家之间构建自由贸易区。金融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支撑。通过协同努力,促进货币的稳定,增强信用体系的能力,鼓励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民间资金参与重点项目的建设。

  “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包括了促进经济的议程,也包括文化和学术交流,培训、媒体合作,人才、青年和妇女交往,从而“赢得公众对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的支持。在各种合作机制下,促进人才、旅游、体育交流,疫情信息共享,预防治疗技术和医务人员的培训交流,提高科学和技术合作水平,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实践合作、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障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加强相关城市之间的合作。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享者工作室 于春晖)

(责编:张琪昭(实习生)、曾伟)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