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游客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云栖谷景区游玩。“五一”小长假期间,人们以各种方式放松心情、欢度假日。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五一”三天假期,旅游当仁不让地成为经济的一大亮色。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共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4.4%,实现旅游总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16.2%。亮丽的数字,展示了假日旅游旺盛的消费潜力,反映了中国旅游发展的强劲势头。
红红火火背后 是全域旅游大供给
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侯振刚介绍,今年“五一”假期,各地旅游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态势明显。以往景区型产品逐渐被多样化的目的地产品所取代,园区型产品异军突起,各种新业态产品全面开花,乡村旅游、城市周边游、古城古镇游等产品持续火爆。
园区型产品异军突起。假日期间,各地的度假区、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人流如织,各种实景演出座无虚席,旅游产品供给的极大丰富,恰恰对接了人们广泛多元的旅游需求,释放了巨大消费潜力。
目的地产品升级换代。青山绿水见乡愁,五月乡村游更娇。传统旅游城市迎来大量游客同时,作为国内旅游的主战场,乡村旅游大放异彩。各地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文化街区也都成为游客聚集地。
自驾游产品持续火爆。“五一”期间,城市周边游、乡村游依旧成为游客首选,自驾游客异常火爆,热门旅游活动项目赏花、采摘、游园等活动备受青睐。业内人士分析,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乡村旅游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开展,乡村环境不断改善,走进乡村、品味农韵、回归自然成为市民假期首选。
4月30日,游客在福建武夷山九曲溪游览。“五一”小长假期间,人们以各种方式放松心情、欢度假日。新华社记者张国俊摄
旅游秩序井然有序
以往,假日经济繁荣的背后是热点景区接待人数超负荷、秩序混乱,冷门景区门可罗雀、经营惨淡。为此,国家旅游局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面加强大众旅游时代假日旅游管理。从今年“五一”假日的市场秩序情况来看,全域旅游管理的理念和效用得到了有效检验。
节日期间,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北京带队值班,启动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对国内重点景区实行动态监控,各地旅游部门也加强值班值守。
公共服务保障出行。“五一”期间,在国家旅游局引导下,各地多措并举应对人流高峰,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游客出行。
为满足游客出行的信息需求,各地旅游主管部门还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旅游信息提示,传播文明旅游理念。
针对可能出现的重点景区游客爆满,安全保障压力加大等特点,国家旅游局要求各地落实景区景点游客承载量监控,倡导通过各种渠道预约游览,及时广泛发布安全预警信息,做好高峰时段游客的疏导控制。
4月30日,澳门大三巴牌坊前的手信街人头攒动。“五一”小长假期间,人们以各种方式放松心情、欢度假日。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全域旅游理念引领旅游改革发展
侯振刚说,近年来,国家旅游局以全域旅游理念引领全国旅游业改革发展,中国旅游业在旅游市场监管、旅游公共服务、旅游产业改革、旅游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实现了大量突破。
“厕所革命”引领旅游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各地在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狠下功夫,大力推进厕所革命,着力解决游程中“找厕难、如厕难”等问题,提升了游客舒适度和满意度。
对旅游市场秩序的综合监管,也成为本次假期游客满意度上升的一大因素。假日期间,国家旅游局组成多路旅游市场检查组,展开“春季行动”,赴广东、天津等地检查旅游市场秩序。
宁夏中卫市5A级景区沙坡头增设了35名旅游警察,在游客集中区域开展巡逻,为游客提供咨询等安全服务;桂林市在景区设置了旅游巡回法庭,快速审理旅游纠纷,保障游客合法权益;洛阳市栾川公安系统全员在岗服务游客保安全,特别是交警、旅游警察24小时在岗值班。
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旅游+”正以强大活力与其他产业磨合、融合、组合,不断衍生新产品、新业态、新供给。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