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比上年增长1.5%,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这也是2011年以来农民工数量增幅首次扩大。农民工月均收入达3275元。
所谓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
《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农民工总量继续增加,增量主要来自本地农民工。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在超过2.8亿农民工大军中,本地农民工为11237万人,比上年增长3.4%,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增量占新增农民工的88.2%。在外出农民工中,进城农民工13585万人,比上年减少157万人,下降1.1%。分区域对比,西部地区农民工人数增长最快,吸纳能力逐步增强。
依流动特点观察,外出农民工增速继续回落,跨省流动农民工继续减少。2011-2016年,我国外出农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趋势,增速分别为3.4%、3%、1.7%、1.3%、0.4%和0.3%。外出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62.8%逐渐下降到2016年的60.1%。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农民工7666万人,比上年减少79万人,占外出农民工的45.3%,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报告》指出,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49.7%。在全部农民工中,有配偶的占77.9%,男性占65.5%,农民工仍以青壮年为主,但所占比重继续下降。从平均年龄看,2016年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9岁,比上年提高0.4岁。
制造业建筑业农民工比重下降
尽管制造业和建筑业仍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最大渠道,但就业农民工比重出现了明显下降。《报告》指出,2016年,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52.9%,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46.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2.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1.1%,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016年,农民工月均收入3275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增长6.6%,增速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除制造业收入增速较上年提高,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速与上年持平以外,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5、1.9、1.5和0.7个百分点。
本地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较快
《报告》显示,本地和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长较快。本地务工农民工月均收入比外出务工农民工低587元,但增速比外出务工农民工高1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农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别比在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务工的农民工高0.3、2.5和9.1个百分点。
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下降。2016年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人数为236.9万人,比上年减少38.9万人,下降14.1%。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为0.84%,比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
从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几个行业看,2016年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比重分别为0.6%、1.8%、0.2%和0.4%,分别比上年下降0.2、0.2、0.1和0.3个百分点。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