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都突出强调了“全球竞争”。他在4月26日会上说,在这一轮“全球竞争”大背景下,我们要有紧迫感。而在一周前常务会上他说,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我们要有“抢跑”意识。
总理对与会人员的告诫可谓语重心长。亟需密切关注的是,当前许多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包括简化开办企业手续、酝酿出台减税措施等。只有基于这样的全球视野,方能更深刻理解当前简政放权及减税降费对于中国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方能更深体会总理持续不断力推此事的良苦用心。
4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推进“多证合一”和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活力。而一周前的常务会议则决定推出进一步减税措施,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增后劲。
这里有必要重温李克强多次指出的一点: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都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一重大命题,我们当然要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办好,但关起门来什么都办不好。开放,除了引进国外的资本、技术和先进经验,还需有把握全球竞争的宽广视野,将中国的改革进程放到国际环境中去考量。
也就是说,“放管服”改革和减税降费,不仅意味着自己跟自己比、现在跟过去比,还是放到国际上去比。纵向看,我国营商环境在世界银行报告的国际排名中3年跃升18位,特别是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上升31位,进步不可谓不大;然而横向比,我国目前仍只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水平,差距仍不可谓不小。
在各类资源全球配置的当今时代,营商环境本身便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中国企业乃至整体中国经济,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并赢得先机,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某种程度上,营商环境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属于国家竞争力的“元要素”。借用备受追捧的科幻小说《三体》术语,这方面一旦做不好,或者做得不及时,面临的就可能是“降维打击”,瞬间被拉开竞争的层级差距。反过来说,做好了这件大事,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意义可能不仅是算术级数,而是几何级数。营商环境“升级”,就其释放的市场活力而言,中国经济将会“升维”。
与此相关的还有电信和网络提速降费。总理为何紧紧盯住不放,就是因为这事关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摆在眼前的现实是,美国和欧洲都已经在取消漫游费。不提速降费,最终将失去用户和国际市场。
唯扩大开放才能倒逼改革。有了全球视野才能更深刻感知改革的紧迫性。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