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之眼” 保护最严(美丽中国·调查)

陈伟光 王蓓蓓

2017年04月17日08: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南海之眼” 保护最严(美丽中国·调查)

  “南海之眼”鸟瞰。

  科研人员向永乐龙洞投放水下机器人。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摄

  “蛙人”进入龙洞内部科考。视频截图

  “一定要保护它的形态,政府和渔民把龙洞周围的珊瑚礁保护得很好,将来一定不能出现破坏。” 海南三沙航迹珊瑚礁保护研究所所长傅亮说。

  永乐龙洞是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位于西沙群岛永乐环礁晋卿岛与石屿的礁盘中,洞口直径约130米,深达300.89米,被称为“南海之眼”。三沙市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认为,永乐龙洞是高价值的独特海洋地貌单元,对开展海洋科学研究、支撑海洋工程建设等方面意义重大。

  据了解,海洋蓝洞是海底突然下沉的巨大深洞,呈现为近海洋面上突然出现的一汪深蓝色圆形水域,是地球罕见的自然地理现象,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上“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有巨大的科研价值,科学家们在海洋蓝洞底部发现过许多远古化石残骸。

  三沙永乐龙洞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长期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真实见证。近年来,西沙航迹研究所曾采用科学器材探测与人工潜水观察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蓝洞深度和基本形态进行科考,水下机器人拍到了永乐龙洞内珍贵的原始生态图像。

  经过初步探测,龙洞内90米以下直至洞底为无氧环境,被专家称为“世界罕见的高度压缩天然海洋实验室”。而人为活动会严重影响龙洞洞内的极端无氧环境,一旦破坏,难以恢复,因此,针对龙洞的各类活动必须严格管理和控制。

  日前,18位来自国家海洋局、中科院南海所、三沙市航迹珊瑚礁保护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深入西沙群岛,实地对各个岛礁的生态保护情况进行了调研考察,为三沙的生态规划实施建言献策。

  调研组先后赴甘泉、羚羊、晋卿、全富、鸭公、赵述、永兴等岛礁,考察岛礁自然生态、珊瑚礁修复和永乐龙洞保护工作情况等,了解垃圾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现状。

  专家们先后4次召开座谈会,就三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30多条具体的意见、建议。孟伟院士指出,三沙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理念,在进行全面生态评估基础上,按照一岛一礁一策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方案,采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还要构建三沙市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共享机制。

  专家建议,三沙市政府设立三沙永乐龙洞自然保护区,严禁任何未经政府批准的船艇和人员进入保护区域核心区;严禁在洞口和核心保护区范围内进行钻探、建筑、爆破、采砂、采挖珊瑚、渔业生产等活动。同时加强执法和监控,做好对龙洞原始地形地貌、原始水体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三沙市有关领导表示,将以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建议为抓手,实施生态规划,加强生态保护。围绕永乐龙洞的保护、科研、开发和利用,三沙市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将实施最严格措施保护这一世界自然遗产。

(责编:田甜(实习生)、申亚欣)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