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信息传输的通信卫星,好比是信息社会的神经网络。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通信卫星的研制与应用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已发展了四代通信卫星。”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在受访时说。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84年4月8日,中国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试验卫星“东方红二号”。中国有在轨民(商)通信卫星16颗,转发器总数量达273个,构建了北京、香港、喀什三地互联互通互为备份的卫星测控和业务监测网络。
此外,中国已基本形成全球化的卫星通信服务能力。全国直播卫星开通用户超过7000万户,中国还把卫星通信业务拓展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如基于东方红四号平台,分别为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巴基斯坦研制大容量通信卫星并成功发射。
但有专家指出,信息社会的“任督二脉”还未打通。一方面,中国民商通信卫星多为传统的C、Ku频段转发器,容量有限,并且通信卫星平台整星功率及有效载荷功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另一方面,在宽带多媒体通信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等新领域的应用尚属空白。
4月12日,中国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卫星,在通信卫星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征程”上迈进一步。这颗卫星不仅在技术上开启利用Ka频段的“高通量通信新时代”,更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及效益空间。
业内统计,2015年全球高通量卫星容量租赁收入超过10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高通量卫星容量总租用量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
在赵坚看来,为进一步推动中国通信卫星技术及产业发展,还需在几方面下“苦功”。
首先是加快新一代大容量卫星公用平台“东方红五号平台”的研制。赵坚说,这是中国第五代通信卫星平台,有效载荷重量1500千克,可承载120路通信转发器,平台设计寿命16年,主要性能指标超过目前现役的国际主流卫星平台。首颗基于东方红五号平台的试验卫星“实践十八号”将于2017年6月完成发射。
其次是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的实施。赵坚说,至“十四五”,中国将新增建设22颗通信广播卫星,其中全新研制的通信卫星有5颗,分别为:L移动多媒体广播卫星、大容量宽带通信卫星、超大容量宽带通信卫星、高承载比宽带通信卫星和全球移动通信星座科研星。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实践十三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周志成说,未来还将发射“中星18号”“亚太6D”等具有高通量能力的卫星,以及覆盖美洲、非洲等地的新增宽带通信卫星,由此构筑中国天地一体的全球宽带信息走廊。
最后是启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科技工程建设。任督二脉“贯穿”人体上下,想要打通信息社会的脉络,也需得遵循“天基组网、地网跨带、天地互联”的思路。
赵坚说,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是国家面向2030年新一轮启动的重大工程,计划在2020年左右完成典型示范,2025年前实现有效应用,2030年前实现全面服务。
有评论称,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是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机遇期,不仅有国家部委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更有大量社会和商业资本“跃跃欲试”。
“众人拾柴火焰高。”赵坚说,2016年官方正式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企业参与和投资建设和合作运营通信卫星电信港”,如何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将是后续工作重点。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