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4月初开始加强南校园和东校园的管理,要求师生出入教学楼时出示校园卡或学生证,其中,进入南校园大门还需出示证件。随着新规实施,有关中大“限外”“封校”的说法也广为流传。对此,中大校方表示,不管是在校师生还是校友、社会人士,只要提供有效身份证件,进中大都不成问题,不存在“限外”“封校”一说。
查证是为保障学校安全
最近,在中大南校园的主要校门都有温馨提示牌,上面写着:“教学科研场所,请主动示证,谢谢合作!”记者昨日在南校园南门看到,进出校园的人较以往有所减少,不过只要能提供证件,保安不会阻拦进入校园。此外,东门、西门和北门也有相关的提示牌。
在东校园,中大从2017年4月10日起要求师生进出教学楼时自觉出示校园卡或学生证。
中大目前拥有广州校区南校园(海珠区新港西路)、东校园(广州大学城)、北校园(越秀区中山二路)和珠海校区、深圳校区(尚在建设中),校方表示,查证进校 的举措将从东校园和南校园逐步扩展到北校园和珠海校区。
为何要加强入校管理?中大有关负责人回应称,学校近期连续发生几起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严重干扰教学秩序的事件,校方为了保障学校的安全和教学秩序,设置了校门查证的措施。记者获悉,中大接下来工作的重点是加强课堂秩序和安全管理,校门查证只是辅助手段。
出示有效证件都可进校
入校要“主动示证”,具体指的到底是哪些证件?记者综合了解得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在校师生需出示校园卡或学生证,如果没带,就需要登记信息,核实身份后才能进入校园;
已毕业的中大校友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可正常出入校园;
其他有明确事由的社会人士,提供合理的身份证件或说明事由后可进入中大,比如到学校办事、送快递、送外卖的人都可以。
记者了解到,其实能否进入校园最重要的是需提供有效证件,必要时可能还需要登记身份信息。中大相关负责人表示,不管是在校师生、校友还是社会人士,只要提供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的身份证明,都能进入校园,学校也不会对进校参观进行特别限制。
如果一个人没有带任何身份证明该怎么办?中大校方表示,在说明事由并经核实也可进校园。但如果不能提供任何有效证件且没有正当理由进校的人,会不被允许进入校园。
也正因此,这位负责人表示,网上流传的中大“限外”“封校”一说并不准确,“入校验证不是‘限外’,只是加强管理。”这位负责人还透露,针对进入中大校园的具体规定正在制定,不久将会对外公布。
国内其他高校情况:
国内诸多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厦门大学等也有进校人员限制措施。北京大学规定,个人游客参观需出示身份证。厦门大学则要求来访人员、游客一律刷二代身份证入校,此外,双休日、法定节假日以及学校寒暑假期间,校园正常对外开放。
教育专家李伟成建议,可以通过办理一定手续,将学校及学校的设施开放给部分有需要的中小学。针对市民,也可以要求办理一定的手续才能入内。
校内师生看法:
中大表示,中大校代会已经对是否设置“门禁”进行了多次讨论,包括老师、学生和家长在内的多方都希望学校加强门禁。有中大老师表示,校园不是公园,在保证师生正常教学秩序这点上,是需要坚持的。不过也有中大老师表示, 查证措施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观察,但限外本身对中大的社会声誉已经带来一定影响,毕竟在很多人心目中,大学应该是开放的。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