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监测数据造假须重罚严管

明航

2017年04月07日08:01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环保监测数据造假须重罚严管

  近日,环保部7个机动督查组持续在京津冀地区开展专项督查,已发现企业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等各类问题120个。环保部公布的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情况也显示,存在问题的单位企业有3119家,其中多家企业的监测数据不真实甚至造假。

  网民认为,在环保部多次例行检查中,监测数据造假问题仍是重灾区。杜绝环保数据造假现象,既要治病又要剜根,要加大严管监察力度,对造假的单位企业加大曝光度,提高违法成本,划出造假的法律“红线”。

  问题企业玩起“躲猫猫”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打击环境信息失真,环境信息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但环保数据造假并没有根除。

  有网民表示,一些企业为了躲避法律的惩处,与环保部门玩起了“躲猫猫”,你来监测我,我就改数据。用棉纱堵塞空气采样器,把环境监测仪放在矿泉水瓶里,甚至采取技术手段,人为设置程序,数据超标即被代替。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环保数据造假屡禁不绝,凸显了环保执法面临的“两高一低”困境,即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

  网民“黄亚建”表示,对企业而言,只要违法的成本低于守法的成本,数据造假必然屡禁不止。此外,一些官员为了保住“乌纱帽”,不惜另辟蹊径弄虚作假。

  多方合力重罚严管

  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可靠,让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和监测数据“合拍”,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网民建议,我国应该从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加强环境信息公开等方面着手,多方合力构建“不敢、不能、不想”造假的环境监测信息新生态。

  网民“吴学安”认为,必须坚决铲除数据造假的政绩毒瘤,环保部门在加大监督执法频率的同时,对“改数据”企业要亮红牌打板子,踢出局,加大打击力度,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甚至刑事责任。完善市场规则,抬高防假打假的技术水准和违法成本。

  网民“orangesmile”建议,打击环境信息失真,仅靠环保部门力量有限,公安、司法等机构也要配合,同时还需要加大企业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监督的力度,让环境监测在阳光下进行,主动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明航)

(责编:田甜(实习生)、曹昆)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