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里丹桂香 情系乡土铁路人

唐克军

2016年10月30日00:00  来源:人民铁道网
 
原标题:大别山里丹桂香 情系乡土铁路人

  金秋十月,红枫似火,因为一次采访机会,记者走进位于大别山深处的安徽省金寨县。

  清清史河穿城而过,四周峰峦叠翠,树木、建筑和街道沐浴在水洗一般的阳光下,安静,和谐。记者不禁感慨,这难道就是那座曾经经历血与火的小城、那个赫赫有名的将军县吗?先后参观了革命烈士纪念塔、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红军广场、洪学智将军纪念碑以及金寨县红军纪念堂这些铭记着深刻红色印记的金寨地标,所有关于历史的回忆都浮现在了记者的脑海。

  在艰苦而漫长的战争年代,金寨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四支长征的红军队伍中,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于金寨,红25军诞生在金寨,全县共有10万人参加了革命队伍,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生命。

  太阳渐渐升高了,山道一片静谧,静下心来,能听见成熟的庄稼随风微微摆动的声音。记者来到一座宗祠,发现它有别于一般农舍的白墙和青瓦,走进去看是一所小学。《红日报》曾经在这里创办,小小的院落里,依然能找到当年红军留下的遗迹。院内花木葱茏,孩子们正在上课,琅琅书声越过高高的祠堂屋脊,在群山间回荡。

  位于金寨县铁冲乡长江河南岸的李村小学也是一所山区学校,但让记者吃惊的是,它看上去完全不像一所乡村中学。教学楼在群山间显出现代的轮廓,满眼的绿树和繁花,蝉唱如雨声一般悦耳。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就诞生在金寨,今天,像繁星一样遍布全国山野和乡村的希望小学,都是以它为起点。

  秋天的大别山,是桂花的季节。今年夏热,桂花晚熟,但也愈发浓郁繁盛,漫山遍野的桂树,散发出一阵又一阵香气,走在任何一处地方,都能感到丹桂飘香。

  曾经的这个季节,一首《八月桂花遍地开》开始在大别山的村村寨寨唱响。就这样,一首完全属于红色政权自己的歌曲诞生了,并随着红四方面军一路辗转西入川陕,很快就唱遍了大半个中国。又过了30多年,气势恢宏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上演,从此,这优美的歌声,便长久地在共和国的上空回荡。从满山的桂树,升华成永恒的旋律,有一种精神,超越于物质之上,那就是长征精神。

  站在群山脚下,遥望着这片土地,可以强烈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存在,那是曾经激励一代人去献出生命的理想和激情。那一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桂树在暮色中模糊了轮廓,桂花的香气却分外强烈。

  也是在这个10月,似乎是被这桂花的香气所吸引,一群铁路人不期而至。在他们中间,有的人刚去过非洲的中部草原,又即将奔赴欧洲,为实现我国的铁路海外战略马不停蹄、四处奔波;有的人刚为川藏铁路建设出谋划策;有的人刚从“新时期的坦赞铁路”——亚吉铁路通车仪式上赶来;有的人刚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展台给国家领导人介绍过跨座式单轨系统的与众不同;有的人刚参加完“第四届全球政府BIM论坛”……还有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也来到这里。他们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了位于豫皖交界处、金寨西北角的铁冲乡。

  这里和中国千千万万个乡村一样,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比起东部发达省份的现代化新农村,这里的光景显得局促些。说她不凡,因为在很多年轻人不太熟识的那段红色历史中,这里曾是星星之火的革命摇篮。几十年前,那段轰轰烈烈的革命过后,一切又归于平静。就好似一个英雄在拯救人民与水火之后,在给全国人民创造一个新天地后,又回归一个凡人的角色,默默地耕耘那方属于自己的土地,不自傲,不索求。

  2016年10月20日,当在桂花香再次飘满整个山岗的时候,这里的空气热烈了起来。期盼、兴奋、感谢,是你从当地老百姓的眼神里就可以读出的内容。老百姓热情满满,就像当年迎接红军一样迎接这群特殊的客人。在这金秋十月,这些人都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这里。各路翘楚、铁路精英缘何齐聚于此?当地群众,又为何如同盼望节日一样期待这一天的到来?这一切都是为了一项回馈老区的公益事业。就在这一天,由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和第十二届铁路桥梁设计年会组委会主办、由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和金寨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茅以升公益桥——铁道工程师金寨圆梦桥”项目正式启动。

  此次公益桥的选址地铁冲乡位于大别山腹地、金刚台脚下。全村有52个中心组,共计3000多户、1.2万人,人均收入仅2000元。境内河道长15公里,把铁冲乡一分为二。集镇上游10公里长的河道范围,仅在上游6公里处建有一座水电站人行桥,只能满足发电站需求,再无其他过河设施。因为没有桥,在过去的岁月里,村民只能涉水过河;因为没有桥,高畈村710户的孩子只能绕行9.1公里外的铁冲二桥前往援建的小学;也因为没有桥,铁冲乡为“精准扶贫”政策而正在打造的玉兰谷、金刚台两大旅游景区只能隔河相望……真乃“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次公益桥的建设,将一举改变当地的交通面貌,让红色的土地飞出金色的梦想,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革命时期,老区人民用生命保护了中国革命的星星火种;建设时期,老区人民又牺牲自己的利益支持国家的建设。多么可爱的人民,多么淳朴的民风。共和国不会忘记,党不会忘记。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发展捐助修建公益桥事业,是铁道工程师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建成一座公益桥,就是燃起一簇希望的圣火,就是树立一座永远的丰碑。

  眼前的长江河啊,不用多久,明年春天,映山红花开之时,一座彩虹之桥就将横跨而过,那红得似火焰、如彩霞的映山红,一团团一簇簇,开得那么热烈、绚丽。那时,让我们再次相聚,看山花浪漫,看孩子们开心的笑容。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提供

(责编:吴竞(实习生)、曾伟)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