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陈晨 潘林青 姜刚)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这一民法典编纂工作中的重要进展,引发会场内外代表委员和法学界的普遍关注和热议。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方方面面。民法作为事关每个公民“从摇篮到身故”的切身利益的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
“民法总则规定民法的基本原则和一般规则,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本法的位置。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审议,是民法典编纂迈出的重要一步。”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巩富文说。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作为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重大立法任务之一,我国民法典编纂按照“两步走”的思路进行: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即此次提请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争取到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三次审议了民法总则草案,并且每次都在会后将草案公布,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这是科学立法的新实践。”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说,在征求公众意见的同时,民法总则草案还通过多种方式征求全国人大代表、有关部门、地方和法学机构专家的意见,凝聚了各方智慧,保证了立法质量和水平。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孙潮说,民法总则既是民法典的基石,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块重要制度基石。“国家用很长时间来制定这部法,难度极高、十分不易。”
将绿色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规定,将法人分为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和特别法人3类……提请审议的民法总则草案亮点频出,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也受到法律实务界和学界的广泛认可和积极评价。
“民法总则草案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国情,尊重民事立法的历史延续性,有很多创新和亮点。”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崔亚东说。
作为来自基层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长岗社区党支部书记夏玉发,对民法总则草案中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内容充满期待。他说,生活中不少人饱受电信诈骗、骚扰电话之苦,关键就在于个人信息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民法总则草案强调了个人信息保护,体现出法律的民生情怀,回应了百姓诉求。
“民法典代表着一个国家对市民生活的基本态度,民法总则草案体现出很强的发展性。”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程淑娟表示。(参与采写记者:李亚彪、王成、高洁)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