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二孩一年多 部分家庭“不愿生”

2017年03月08日18:07  来源:齐鲁晚报
 
原标题:放开二孩一年多 部分家庭“不愿生”

生养压力大生娃得有“钱提”

“老二从两个月大开始一口奶粉不吃,只吃母乳,还好家离单位近,每天都是急急慌慌赶回家喂奶。”7日中午,小曦趁着单位午休时间,开车返回家里给老二喂奶。休完产假回单位工作三周,这样的奔波她每天都要重复。

在小曦看来,二孩的到来给家庭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没有分担辛苦的老公、没有帮忙带孩子的父母,要老二压力很大。

“即使生得起,也养不起,生孩得有‘钱提’。”作为敢生一族,小曦说,好的月嫂不好约,怀孕三个月时就定下了月嫂,晚了根本定不上。六年前,怀老大的时候定的最好的月嫂才3000块,到了二胎变成了两个月上万元。“孩子出生之后,每个月的生活支出多了1000元左右。”

在小曦这个账本中,教育支出占了主要部分。她说,再过两个月老二就得上早教课,每年上课得花1.4万元。这还仅仅是老二自己,再加上老大幼儿园和兴趣班的花费,真是“压力山大”。有调查显示,育儿成本已经占到中国家庭平均收入的近50%,教育支出负担最重。另外,二孩带来的换房、换车等支出,小曦只能依靠父母了。

的确,这是很多年轻爸妈“生不起”的原因。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因为经济负担、太费精力和无人看护而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分别占到74 . 5%、61 . 1%和60.5%。

公共服务配套跟上了生娃才无后顾之忧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所长高刚认为,“二孩补贴”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可能不是太明显。仅仅从怎么补贴的角度来入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二孩生育意愿不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补贴与否;大家不愿意去生二孩,最担心的其实是公共服务体系跟不上、不健全,比如说医疗体系、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抚养孩子的成本太高,所以才不敢生。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滨州医学院期刊部主任刘凤发现,社会配套措施缺乏,公共场所难觅哺乳室、母婴室,抚养孩子也有诸多限制。

同时,家庭对社会托幼服务也“喊渴”。据了解,我国托幼服务短缺严重,0-3岁婴幼儿在我国各类托幼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

7日,财政部长肖捷明确考虑在个税中扣除二孩家庭支出,这一回应也让刘大钧感到高兴。“财政部长对此表态,这表明了政府的态度。”他说,不过具体层面操作还没讲得很细,仅从个税上下手是个开始,对很多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此外,医疗、新生儿生病和入托等都要增加实际支出困难,给予比较明确的资助,养二孩的实际负担才能真正减少。

不过,从山东来看,二孩政策执行情况不错。2016年出生人口177 . 06万人,同比增加53万人,约占全国出生总量的十分之一,因此被称为“最敢生”的省份。据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仇冰玉介绍,一孩出生占出生总数的34.2%,同比增加15.7%;二孩出生占比63 . 3%,增幅为69.9%。(记者 王小蒙 周国芳)

(责编:康彦龙(实习生)、王吉全)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