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消除奇葩证明:推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2017年03月06日05:2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热点热议

怎样消除奇葩证明

贵州省民政厅厅长罗宁代表

推进信息共享业务协同

近年来奇葩证明真不少,让人啼笑皆非,但是某些时候,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让群众开具一些看似不合情理的奇葩证明,还真不是存心刁难,而是根据规定“必不可少”的一道手续和程序。这反映出证明、证件过多过滥的问题,反映出各部门难除的固化的工作模式。

近年来贵州着力打造覆盖省市县三级政务、事务、商务服务“三务合一”的网上办事大厅,目前全省109个站点全部使用统一审批服务系统,初步实现“进一张网办全省事”的大审批服务格局。实践证明,破解奇葩证明亟须各级政府部门进一步简政放权,规范并简化公共服务流程、材料和手续等,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力图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

(本报记者 郝迎灿)

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主任施杰委员

完善法治遏制不当要求

消除奇葩证明,关键在于法治建设,只有各级政府部门依法清理权力范围内的“证明”清单,剔除不必要的繁琐程序,并且依法抵制其他单位不合理索要证明的要求,依法问责故意刁难群众、拖延办理时间等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奇葩证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往一些办事机构之所以索要“奇葩证明”,往往是为了规避错开证明、工作失职等风险。从市场交易、学术科研到日常生活,诚信缺失问题在社会领域屡有出现,因此强化社会诚信体系至关重要。只要法治与诚信两方面建设相辅相成,出现奇葩证明的可能性将会越来越小。

(本报记者 魏哲哲)

河北保定东方家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袁红梅代表

梳理权力、责任清单

之所以会有奇葩证明,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某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没有把百姓的事放在心上,人为造成业务办理的“肠梗阻”;二是法律意识不强,没有将法律法规当作日常工作的准则,反而为了推卸责任,或是出于部门利益,自行出台不合理的“土政策”,给百姓添了堵。根除奇葩证明,首先就是要解决思想意识问题,尤其需要从“问责”发力。要认真梳理有关政府部门的权力、责任清单,并且向社会公开办事流程。要着力完善问责法律制度,为问责提供“标尺”,对一再违反、屡禁不止的机构和部门,应向相关负责人问责,绝不能含糊。同时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强化责任意识,在办事中“用心”“走心”,更好履职尽责。

(本报记者 史自强)

西安未来国际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茜委员

拆除“烟囱”便民惠民

近些年来,由于缺乏统筹规划,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数据信息仍然没有实现共享,业务也不能协同,导致一些百姓长期处于一种“人在证途”的状态。下一步要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转型升级,打破各部门间的“条块分割”、拆除“数据烟囱”,特别是以百姓需求为导向,整合各部门基础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数据交互、共享和深度利用,变孤岛林立为互通共享。“宁可多十万代码,不让群众多一步操作”,未来亟须实现“一根针穿万条线”,从源头上减少群众开具证明的需求,这样奇葩证明才会成为过去。

(本报记者 吴 勇)

怎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王新陆委员

立足基层与分级治疗并举

医患关系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医疗资源的供需结构不对称,现在大医院可能人满为患,基层医院经常门可罗雀。实际上这些年来,通过国家持续投入,基层医院设施有了改善,服务水平也有提升,但一些患者仍舍近求远,却不一定有最好治疗结果。这就需要舆论多引导,其实90%的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基层医院完全可以诊治,余下的少数疑难病症再考虑分级治疗、逐级转诊。建议通过政策杠杆,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调节患者求医路径。另外要通过医疗扶贫,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减轻患者经济、精神压力。

(本报记者 任江华)

广西钦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张福维代表

健全医患纠纷调解机制

医患关系,重在相互理解,医生要改善服务态度,对患者更富有同情心,患者要认识到医生是帮助抗击病魔的战友,疾病千变万化,结果因人而异。但针对现阶段矛盾冲突发生的可能性,要着眼于构建预防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建议政府主导由医学专家、法医、法官、律师、卫生、司法人员等构成的第三方调解机构,为医患双方提供一个可信赖、可对话、公正权威的医疗纠纷解决平台。同时遇到实在难以调解的纠纷,应尽力引导医患双方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此外,对于个别群众触犯法律的过激行为,相关单位也应果断、严厉惩处。

(本报记者 陈亚楠 王云娜) 

(责编:袁勃)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