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由梁思成设计的教室,站在杨振宁坐过的桌椅旁,回忆陈岱孙上课的逸闻趣事,重温冯友兰撰写的纪念碑文——1月24日下午,李克强“回”到昆明西南联大旧址,仿佛是一场与历史握手的“穿越”之旅。
当总理步入旧址所在的云南师范大学一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写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门匾,旁边依次是三位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和张伯苓的半身铜像。
1938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正是这三位校长所在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被迫南下入滇,合并组建了西南联合大学。
“走着过来的,太不容易了!”包括中国化学学科的奠基人曾昭抡和著名诗人闻一多在内的一路师生从湖南出发徒步走到昆明,对此李克强总理感叹道。
西南联大的校歌记载了这趟艰苦的“上学路”,第一句便是“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1月24日下午,这首昔日由朱自清、朱光亚、叶笃正等西南联大师生传唱的《满江红》再度响起在一间保留原貌的教室里。“这首歌从过去传唱到了现在。”云南师范大学老师们动情地唱起这首慷慨激越的校歌。
总理指着歌词中“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的句子说,这句话出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
他抬头细看教室的铁皮屋顶。据说这一设计出自梁思成,当年经济学家陈岱孙上课时,遇到下雨天屋顶叮咚作响,他就在黑板上写下“停课赏雨”。教室里摆放的带有扶手可以写字的椅子同样是出于节约经费的考虑,有人还就造型特点为其取名“火腿椅”。
“这间教室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总理赞叹道。
正是从简陋的铁皮屋里和火腿椅上,走出了2位诺贝尔获得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和173位两院院士。
“其中不少是我的老师。”看着博物馆里西南联大的师生名单,李克强总理说。这天下午,总理还参观了由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书丹的西南联大纪念碑,李公朴墓、闻一多衣冠冢等历史遗存。
总理评价西南联大是“中外教育史上的奇迹”:“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大师辈出,赓续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保存了知识和文明的火种。这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物质上得不了,精神上了不得。”在一间挂有校训“刚毅坚卓”的房间里,李克强看望几位西南联大老校友时回忆起这句联大名言。他用“非常受感动”形容自己“回”到联大的感受。
老校友们均已年逾九旬,最年长者已经97岁。总理握着他们的手动情地称呼“老学长”,并祝福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健康长寿”。
李克强说:“在国家民族最危亡的时刻,联大师生展现了我们民族最宝贵的品格,传承了民族精神和血脉,这都是我们今天最宝贵的财富,感谢你们今天依然守护着西南联大精神。”
一位91岁的老校友听完总理一席话说:“总理啊,你很重视教育啊!”
“当时我们那么弱的国家,为什么联大师生还有那么坚强的意志,因为只有把教育发展起来,才能够把国家振兴起来。没有教育,国家发展就没有基础。”李克强说,“今后我们更要把教育放在国家优先发展的位置。”
“你们在这个学校读书很幸运,很多学校都没有这样的特殊条件。”临别前,李克强对闻讯赶来的云南师范大学学生说,“希望你们在这里汲取前辈们的精神养分,传承刚毅坚卓的文化品格,将西南联大的精神发扬光大。”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