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习得(全球治理)

——习近平引用的古典名句

2017年01月25日05: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2017年伊始,习近平主席就对瑞士进行了国事访问,出席了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访问了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瑞士期间,习近平发表了两篇重要演讲《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阐明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上的态度,解读了“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演讲中,习近平多次引用古典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名句,通过习近平的表达,融合了中国主张、中国方案,走向了世界,成为全球化的时代强音。2014年5月,本报曾以“习得”为题整理过部分习近平的名句引用,分为民本篇、治理篇、天下篇等。后续,本报还编辑出版了《平天下》两册图书,对中国古典治理智慧和中国古典政治智慧进行整理。

  如今,我们再次以“习得”为主题,将习近平的相关引用系统梳理后,分为“全球治理”和“中国方案”,分别推出,以飨读者。此为“全球治理”篇。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2017年1月18日)

  典出:《三国志·夏侯玄传》

  原文: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

  释义:美食佳肴,在于能够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在于彼此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解读:友善的中国人民自古就重视“和而不同”的理念,人与人、国与国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文化,但是彼此间要开放包容、和谐共处。就如同做一道美味的羹汤,需要有各种滋味的调和。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而我们则要坚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应让文明差异成为冲突的根源,而应使其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习近平在秘鲁国会的演讲(2016年11月21日)

  典出: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原文: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释义:只要彼此相知,即使相隔万里也可以像邻居一样。

  解读:中国人总是试图用一种心理状态去跨越时空的隔阂。比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个物理上的时空,被中国人幻化成了诗意的存在。

  而这跨接时空的,是中国人独特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既能用于朋友间,又能用于国与国之间。当然这也是有前提的。一是要平等,无论是朋友间还是国家间,交往一定要基于平等,平等是友谊的前提。二是要信任,相知无远近,相知就是不仅要知情,更要知心,面对共同的发展问题,只有信任才能产生合作。三是要务实,朋友间要有共同语言和事业,国家间要有相同的发展任务,优势互补,只有在不断合作干事中,才能深化友谊。

  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

  ——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2014年6月5日)

  典出:《后汉书·西域传》

  原文: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

  释义:送信的、传达命令的,每月都不断。形容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繁盛的景象。

  解读: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在历史上的长期交往,让人想起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甘英、郑和、伊本·白图泰是名留青史的中阿交流友好使者。丝绸之路把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经阿拉伯地区传播到欧洲,也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介绍到中国,在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当前,中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因为丝绸之路相知相交,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双方应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既登高望远,也脚踏实地,让“一带一路”建设尽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合则强,孤则弱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典出:《管子》

  原文:夫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

  释义:各国能够联合起来就强大,彼此孤立就弱小。

  解读:世界上的国家同处于一个地球,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地球的生存环境。但这一条命运小船上的兄弟,却易生嫌隙,大小摩擦不断,两次世界大战几乎将世界逼到文明倒退甚至毁灭的边缘。而和平时期,我们又面临着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这不得不促使我们放下武器,好好谋划,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所谓“合则强,孤则弱”,合作共赢应该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基本政策取向。合作共赢是普遍适用的原则,不仅适用于经济领域,而且适用于政治、安全、文化等其他领域。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才能达到“天下大同”的理想状态。

  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2014年11月17日)

  典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原文: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释义:高大的房屋建筑的建成,不是靠一棵树的木材原料就能做到的;大海之所以辽阔,不是靠一条河流的水注入进来就能形成辽阔态势的。

  解读: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友谊金字塔,都需要两国民意的坚实基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已经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建交,然而真正影响两国关系的,是中国人民与这些国家人民之间源源不断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对这个问题的深刻理解,导致中国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反复强调民意基础的重要性。无论是“一带一路”还是与具体国家的交往中,无论是领导人出访还是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民意与友谊,始终是中国向世界伸出的橄榄枝。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4月22日)

  典出:清·魏源《默觚·治篇八》

  原文: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倾厦非一木之支也,决河非捧土之障也。

  释义:一个人独自举起重物可能会很困难,但许多人一块行走则容易走快。

  解读:合作的意义无需多言,“一加一大于二”的道理许多人都懂,问题在于如何去做。一句话,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合作的意义在于,双方以各自的长处,弥补对方的短板,借助对方的优势,共同发展好。对于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一个开放的中国,如今正处在最希望与其他国家合作的时代。这就是为什么,“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一系列措施,以世人称赞的开放速度,加快着与世界各国的融合发展。中国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同样愿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向世界虚心学习,共同进步。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典出:《庄子·人间世》

  原文: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

  释义:凡是交往,与身边的朋友交往一定要相互信任,与远方的朋友交往一定要忠实于自己的诺言。

  解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中国人的相处之道中,一诺千金是道德的典范。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就是信任,只会猜忌的朋友关系是不可长久的。扩大到整个国际交往中,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就是中国式道德的最佳典范。这些年,中国针对周边国家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同时,中国也重视各大国的地位和作用,致力于同各大国发展全方位合作关系,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大家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这一远一近的相处之道,便是中国人的朋友观。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

  典出:《礼记·学记》

  原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释义:独自学习而无人切磋,则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解读:道理很浅显,需要不断向别人学习,才能确保视野宽广,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对于中国来说,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是我们的根基,是永远不能丢的血脉,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故步自封,只有坚守而没有创新。事实上,中华文明最为巅峰的时期,正是与外界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而在紧闭国门多年之后,我们才发现西方坚船利炮火力之猛烈。

  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已经成为许多主流文明的共识。我们应当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兼收并蓄、去伪存真,以真正开放的心态打开民族的视野,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中国。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习近平在斐济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2014年11月21日)

  典出: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原文: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释义:圣人不存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去做事,但不争。

  解读:双赢是一种智慧,在个人生活中如此,在国家交往间亦然。既然选择了与人合作,就需要处处为对方考虑,帮助对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真正为他人着想,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

  合作共赢,中国一直以这种理念与各国进行往来。中国梦愿与世界各国的梦想互相呼应,在发展中不断实现战略对接、优势互补,共同走上繁荣之路。

  强不执弱,富不侮贫

  ——习近平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2015年11月7日)

  典出:战国·墨翟《墨子·兼爱中》

  原文: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释义:强大者不控制弱小者,富人不欺侮穷人。

  解读:和平发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内在基因,讲信修睦、协和万邦是中国周边外交的基本内涵。近代以来,外敌入侵、内部战乱曾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宝贵,绝不会放弃维护和平的决心和愿望,绝不会把自身曾经遭遇的苦难强加于他人。中国繁荣昌盛是趋势所在,但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的战略选择和郑重承诺。

  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

  ——习近平在越南国会的演讲(2015年11月6日)

  典出 :唐·王勃《八卦大演论》

  原文:故据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登泰山而览群岳,则冈峦之本末可知也。

  释义:站在大海旁看江河,就知道江河为什么要会归大海;登上泰山看其他山,就知道其他山峰为什么以泰山为尊了。

  解读:本文前句有“据沧海而观众水,则江河之会归可见也”,实际是在阐述一种广阔的视野、一种大气的格局、一种高远的境界。这与“登高望远”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工。

  从个人来讲,要想有宏观大局的胸怀,必须提高个人的见识和境界。只有拥有了更高的学识,才能拥有更高的境界,也才能自如地应对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在国际交往场合多次提到此句,表明中国是一个很有追求和拥有高远境界追求的国家,富强后绝不胁迫、欺侮其他国家,是非常贴切的。再次体现中国和平的外交思路,和大气的国家气度。

  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讲话(2015年9月26日)

  典出:战国·墨翟《墨子·鲁问第四十九》

  原文:子墨子谓公尚过曰:“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吾道,则翟将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释义:知道肚量的大小才去接受(吃多少东西),知道身材的高低才能穿(合适的)衣服。

  解读: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任何一种制度,都要符合所在国的历史、现状以及人民的意志。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尊重多样性、宽容多样性,应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平等、开放,是每一个现代国家都应当追求的共同价值。但如何实现这些价值,不同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模式和道路。对不同道路的尊重,同样应该成为共识。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而达到罗马的道路不必相同。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的演讲(2014年11月17日)

  典出:北宋·欧阳修《朋党论》

  原文: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释义:和衷共济,从未改变,齐心来共同成就事业,这才是君子交朋友的方式。

  解读:交朋友有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君子之交就是虽淡如水,但是和衷共济的基本态度不会变;小人之交就是看上去可能很热络,但是在利益面前经常动摇。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国与国之间的相处,经常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上千年的事,在时间的长河中,总会有一些冲突、摩擦或者不快,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会不会有矛盾,而是在于能否始终如一地对待彼此。以君子之交的方式,始终如一地相处,才是国与国之间友谊长存的秘诀。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典出:北宋·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邱十四》

  原文:小字莫作痴冻蝇,乐毅论胜遗教经。大字无过瘗鹤铭,官奴作草欺伯英。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释义:随着别人谋划,终究落在人后;形成独家特色,才能生动真切。

  解读:这句话本身是在谈书法。从练字来说,永远摹帖,不过是照猫画虎、亦步亦趋;只有别出心裁,才有可能自成一派。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国际社会当中。美国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写道,在考察了数十个转型中的政治体并用不同的指标进行衡量之后,他发现,如果历史条件不同、社会治理程度不同,而仅仅依靠移植制度,往往会出现社会动荡的结局。因为移植和效仿的制度,往往需要很多因素综合起作用。比如,首先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才能谈民主和法治,否则“贫穷的正义”往往引来更多动乱;同样,高标准的制度要求,也需要稳定而多元的社会阶层作为支撑;此外,还需要人口的素质、政治操作的成熟度、阶层的流动、政治的吸纳性等。而如果忽略这些因素,完全依靠乌托邦式的理想型来移植,其短期和长远的后果都是不得不予以深思的。所以,量体裁衣、一切从实际出发,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态度,也是政治和国家实践应该遵循的道路。

  (整理:李贞)

(责编:白宇、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