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同日对辽宁省财政数据造假问题作出回应

2017年01月21日08:4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原标题:财政部:有市县违规编造、随意调整财政月报

  虚构应税事项、虚增非税收入、违规先征后返……近日辽宁省主动曝光的财政数据造假事件引发舆论关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20日回应称,财政部对此高度重视,将把财政收入质量纳入重点监管,并加大问责力度,坚决防范和制止财政数据造假。

  问题1

  如何看待辽宁省所辖市县存在财政数据造假?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党中央、国务院一贯要求严肃财经纪律,确保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预算法》也明确规定,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多征、提前征收或者减征、免征、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辽宁省此前搞假数字、带水分的财政收入,严重违反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以及预算法的规定,影响了中央对辽宁省经济形势的判断,误导了中央决策,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同时也影响到中央对辽宁省的转移支付规模,降低了市县政府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此次辽宁省能够公开对外确认财政数据造假,直面问题,不遮丑,不护短,既是对自身的反省和鞭策,也可以对其他地区起到警示作用,值得肯定。

  问题2

  辽宁省有关市县财政数据造假有哪些方式?

  经调查,辽宁省有关市县虚增财政收入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虚构应税事项和纳税依据,虚增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等地方税收收入。如2012年,某县将原县委和县政府机关用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划拨给县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再由该公司对外转让,转让行为未实际发生,却对此征收土地增值税等5671万元。二是通过虚假拆迁或转让土地、使用财政资金缴纳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虚增非税收入。如2012年,某县重复转让4家粮库土地,虚增国有资本经营收入6965万元。三是违反国家规定对企业税收实施先征后返。如2011年至2013年,某县对33户企业以先征后返的方式返还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2224万元。四是有的市县还通过违规编造、随意调整财政月报的方式虚增财政收入。

  问题3

  财政部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措施?

  财政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督导辽宁省各级财政部门落实好各项整改措施,并形成长效机制。密切关注包括辽宁省在内的地方财政收入运行情况,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二是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加大对考核结果的应用,强化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地方做实各级财政收入。三是继续将财政收入质量监管作为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的日常监管重点,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四是加大问责力度。督促地方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依法依规对弄虚作假的地区和人员进行问责,坚决防范和制止财政数据造假。

  内存

  辽宁省长在报告中确认财政数据造假

  1月17日,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在辽宁人民会堂开幕,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代表省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陈求发在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5年辽宁财政收入增幅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对此,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解释,“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2015年夯实了财政数据,2016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

  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没有完成预期目标,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过去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思路一度背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背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含有水分。

  相关

  统计局:坚决制止个别地方数据造假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过去几年辽宁的数据如何,辽宁省已经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解答,你们可以咨询辽宁省的统计和财政部门。所反映的一些数据可能主要是财政收入数据不实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辽宁省委省政府很重视,国家也很重视。”

  宁吉喆表示,对于数据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贯明确,要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全面、及时,这是统计工作者和政府工作者的天职。我们是这么做的,应该说全国的统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个别地方、个别数据存在的造假问题,只要一经发现,就会坚决制止,还因为我们有统计法,有统计法的实施条例,要根据法律法规加以处理,毫不手软。最近,按照中央深改组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文件的要求,各级统计部门还要加强统计执法、监督、检查,坚决防范和制止个别地方、少数人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行为和现象。

  本组文/据财政部网站、国新办网站等

(责编:袁勃)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