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至11月底,环保部组织查处污染源自动监控弄虚作假典型案例14起,拘留19人;其中两起涉及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异常。《法制日报》记者今日从环保部环监局获悉,除此外,环保部还对88家企业开出1.43亿元的大罚单。
据环监局介绍,2016年环境执法工作取得全面进展。环监局称,截至目前,全国32个省(区、市)共实施挂牌督办案件1215个,涉及企业1715个,共实施约谈2620次,涉及企业5229个,涉及政府或相关部门1085个。
环监局透露,截至2016年11月底,各省(市、区)共排查违法违规建设项目62.8万个,已完成清理整顿51.7万个,约占总任务量的81.4%。同时,坚持每月调度环境保护法四个配套办法执行情况,并向社会公布。环监局说,2016年1月至10月,全国共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592件,比去年同期上升14%,罚款数额达68629.9万元;实施查封扣押案件6033件,同比上升90%;实施限产停产案件3400件,同比上升60%;移送行政拘留2722起,同比上升86%;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501起,同比上升21%。
在2016年,环保部建立了严重超标企业名单按季公开制度。从2016年第一季度起,定期向社会发布主要污染物排放日均浓度超过企业该季度生产运行总天数80%(含)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其中,2016年一、二季度发布严重超标企业150家,地方环保部门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其中限制生产37家,停产整治16家,加强监管9家,对88家企业实施了处罚。环监局透露,将公开曝光2016年第三季度严重超标的19家企业名单。
此外,去年10月份以来,环保部先后对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发现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异常、涉嫌超标的73家企业进行了通报,涉及38个市(州)和黑龙江农垦总局。据统计,国控重点企业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或基本达标的从2015年第一季度的78%上升到2016年第三季度的88%。
记者还从环监局了解到,截至2016年10月31日,全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共检查重点行业企业6988家,其中水泥企业1175家、平板玻璃企业166家、钢铁企业1086家、城镇污水处理厂4561家;对538家(次)环境违法企业进行了处理处罚,共处罚款9838.63万元。同时,对225家(次)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钢铁企业进行了处罚。对7家企业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对22家企业实施限制生产,31家企业实施停产整治,两家企业实施停业关闭,4家企业责任人实施行政拘留,共计罚款2670.09万元。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