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网事热门多——

远及“拉美” 高至“神舟”(七日沸点)

本报记者  李贞
2016年11月25日03:5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2016年11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其他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经济体领导人、代表在秘鲁利马合影。
  新华社记者 丁 林摄

  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工作人员在对返回舱进行处置。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摄

  近一周,纵观网络舆情,网民关心的热点话题颇多。从习近平主席出访拉美三国,到“神舟十一号”成功返回,一则显示了中国日益强大的外交实力,一则彰显了中国不断提升的科技实力。这两大新闻都激起了网民的爱国热情,引发了广泛关注。同时,“小马云”获资助、“最工整病历”等关乎民生的社会话题,也在网上不断掀起讨论,引人深思。

  

  习主席出访拉美

  11月17日至23日,习近平主席对厄瓜多尔、秘鲁、智利三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其间,他还出席了在秘鲁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此行是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第三次访问拉美,国内外众多媒体都进行了跟踪报道。各国的华文媒体在报道利马APEC时,都聚焦于“中国方案”。秘鲁《新世界日报》以《“开放式亚太经济的生命线”》为题报道了习近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而中国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或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是否能取代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更是成为了国外媒体在本次APEC期间追逐的热点话题。如加拿大商报网站《习近平拉美三国行:TPP前景不明 中国方案成焦点》、侨报网《APEC会议还没开TPP已快被中国方案取代了》等文章,都就此展开了讨论。

  在中国的网络平台上,普通网民对习近平主席的拉美之行也极为关注。微信公号“学习小组”连续多天推送习近平主席出访相关报道,其中《妙!习近平用了个地瓜的比喻》一文,解释了为何在利马APEC上,习近平的演讲会以“地瓜的藤蔓”来比喻中国与亚太地区的发展关系,获得了网友好评。网友“东哥”赞叹习主席在此次演讲中体现出的领袖风典范,留言表示:“习主席用幽默的言语,在演讲中带动了气氛。同时利用‘地瓜’来向其他人传递‘中国不会忘记亚太’,会谋求共同发展的信息,生动形象。”

  在微博上,“习近平南美三国行”“习近平出访拉美”“习近平拉美三国行”等话题的阅读总量更是已超过9600万次。“央视新闻”的微博持续发布习近平专机抵达各国以及与拉美三国元首举行会谈的现场视频。网友“奔走的太郎”在视频下留言说:“国歌就是好听,显我国威,望中华民族越来越强大”。其他网友也纷纷留言称看到了“大国风范”“大中华威武”,祝福“祖国越来越好”等。还有网友表示,十分期待此次出访能为中国与拉美各国的合作带来更广阔的前景,希望中国与世界共赢。而以上各种留言,也都反映出了网民们乐于在网络上关注国家时政、抒发爱国之情的积极心态。

  “神十一”成功返回

  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执行了33天的飞行任务,这是中国载人飞行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体现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广大网民对于“神舟十一号”的关注热度持续不减。11月18日一大早,有网友在微博上刷起了“‘神舟十一’‘回家’倒计时”的话题。而由微博账号“头条新闻”在飞船返回当日发起的话题“‘神舟十一号’返航”,拥有超过4100万的阅读量。

  在“神舟十一号”执行任务期间,记录宇航员工作生活状态的“太空日记”系列视频颇受欢迎。其以创新的形式,生动地呈现出了“神舟十一号”在太空都需要执行哪些任务,既向广大民众科普了航天知识,满足了大家对神秘太空的好奇心,又极大地激发了国民的民族自豪感。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中国故事工作室”也以这一系列视频为素材,制作了视频《太空33天》。在腾讯视频上,该作品点击量已超过23万。

  对于“神舟十一号”的返航,网友们首先是对航天英雄表达崇敬之情,“欢迎回家”是被提及频率最高的用语。微博用户“亚泽柏言”十分关切两位宇航员的健康,强调“安全第一”。而“寒冬的候鸟”的一句留言“辛苦了,我们的航天英雄”,更是写出了大家最质朴,但也是最真挚的共同心声。

  此外,网友们还对航天英雄33天的太空生活充满了“脑洞大开”的关心。比如有网友留言问,“这一个多月,洗澡了没?”还有网友惦记,宇航员们在太空“飘”了这么久,“下来还会走路吗?”

  网友“纯纯蠢蠢分不清楚”则表示,“好奇他们出仓的时候,身体感觉是怎样的?感到沉还是轻?”这个有趣的提问也引起了大家讨论的热情。有人回复认为,宇航员的感受“可能和小时候跳蹦床跳久了的感觉差不多”,“会有一种身体很沉重,跳不起来的感觉”。也有人回复解释道“航天服很重”,“地球引力作用会使得血液集中到腿部,大脑有种供血不足的感觉”等等。

  一些科普类的网站,也借着“神舟十一号”返回这一热点,推出了不少介绍航天知识的文章,像《“神舟十一号”返回,航天员为什么没有自主出舱?》等相对严肃的讲解,也都在微信朋友圈里获得了不少的转发。

  社会话题引深思

  在贴近网民生活的社会话题上,本周也有不少热点,其中“小马云”获资助和“最工整病历”两个热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网民关切。

  “小马云”真名范小勤,是江西永丰县严辉村一名9岁的男孩,他因为一张酷似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的相片而在网络上走红。起初,人们用一种娱乐、调侃的心态来看待这一“巧合”,但随着范小勤贫寒家境的曝光,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以更严肃的态度关注事件进展。范小勤的爸爸失去右腿,妈妈有智力障碍,一家四口靠低保度日,而范小勤和哥哥至今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这样的家庭情况,触动了很多人,慰问与爱心捐助也接踵而至,使得范小勤一家的命运得以有了转变。

  阿里巴巴集团在捐助后发表声明称“这不是笑话,是沉重的现实”,该声明也被网友认为体现出了一个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有网友反思道,人们不应该只因为“小马云”的相貌而关注他,更应该关注这个孩子所代表的群体。就此事件,《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文章《正视“小马云”提出的脱贫考题》,认为:“‘小马云’的走红,实际上是网络向这个社会发出的提醒:农村和城市从来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小马云’代表的农村儿童与贫困群体,同马云代表的城市人群与富裕群体,从来都是命运相连、息息相关。”

  另一热门网络话题,则与医生有关。常有网友吐槽医生的处方笔迹潦草,难于辨认,还有玩笑称“处方已被列入‘世界未解之谜’”。而近日则有微博网友晒出了一张字迹极为工整的中医处方,“甘草6g,柴胡10g,黄芩10g……”,处方上每个字都写得清晰认真。网友高呼这是医学界“一股清流”,也有人笑言“这医生是新来的吧”。这份处方火了以后,又有网友拿出了一份更令人惊叹的医生“作品”:70年前,中国现代妇产科泰斗林巧稚为病人手写的病历,不仅字迹端正整洁,而且还是中英文对照,一丝不苟。有网友赞叹道,这才不愧“泰斗”之称,字如其人,“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职业”。

  网友“喵”认为,处方字迹潦草不利于医患沟通,让人很难建立对医生的信任,“到药房拿药都怕拿错了”。而有从事医生职业的网友则表示,大多数门诊医生工作极为繁忙,往往是一边就诊一边写字,所以字迹不易工整。而且,医生与药剂师一般比较熟悉,有时候为方便还会使用简称,处方字迹只需药剂师能够看懂即可。

  其实透过网友对这一份小小处方的关注,我们能够看到整个社会对医患关系的关切。面对现实生活中常常产生的医患冲突,医生和患者都应该对彼此更多一些尊重和理解。真正能够改善医患关系的,不在于处方的字迹,而在于发自内心的信任。正如网友“Jeff”所说:“与其要求医生字迹工整,不如加强行业监督,同时提高医生待遇,增强医疗技术培训。没有了‘患多医少’的矛盾,也就没有了‘看不懂潦草处方’的矛盾。”

(责编: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