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改进入“施工高峰期”
|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于8月30日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是落实改革任务的攻坚期,抓谋划、抓统筹、抓落实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何为“施工高峰期”?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所谓‘施工’,是指全面深化改革完成顶层设计之后的实践与落实。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再是‘排排坐吃果果’,要真抓实干。”
而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看来,“高峰期”3个字,生动概括了改革发展到今天的时代要求。竹立家表示:“目前改革步入深水区,所涉及的改革点多、面广,仅仅依靠单项改革已经不能啃下‘硬骨头’,必须综合改革、配套改革、协调改革,促使全面深改收获成效。”
三年“立柱架梁”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5年是改革的关键之年,而到了今年,改革的步伐加快、力度加大,全面深改“施工高峰期”名副其实。2014年召开深改小组会议8次,2015年召开深改小组会议11次,2016年截至目前,已召开深改小组会议8次,与2014年全年等量。
除了召开频率逐渐增加到平均一月一次,每次深改小组会议讨论议题的平均数也有明显增长。根据统计,这3年,每年的单次会议平均审议通过的文件数由不足5项到接近6项,今年变为接近7项,而刚刚落幕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文件14项,涵盖资源配置方式、绿色金融体系、脱贫攻坚责任制等多个方面,体量之大,前所未有。
自2014年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至今,深改小组会议已召开27次,审议通过文件149个,涉及依法治国、生态文明、文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等各方面,为全面深改“立柱架梁”。
“全面深化改革头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争把改革的主体框架搭建起来”。 今年1月11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生动总结道。
“施工”扎实高效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年)》,逐项明确了336项重要举措的目标、路径、时间节点和可检验的成果形式,为未来7年全面深化改革绘制了完整系统的“施工图”,安排了清晰的“时间表”。
以依法治国领域为例,这个深改的“重头戏”,在27次会议中,讨论多达15次。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闭幕4天后,2014年10月27日,深改小组第六次会议即指出,全会提出的190项改革举措,要统一部署、落实、督办。
今年1月11日,《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在深改小组第二十次会议上通过。4月初,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人社部四部门联合印发了这一意见,对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作出全面部署。
“‘时间表’、‘路线图’,这些热词,都是深化改革部署日益精细化和具体化的体现。”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向本报表示。
坚持啃“硬骨头”
“改革经过30多年,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涉入深水区,如何做到‘蹄疾步稳’?关键是要狠抓落实。”谢春涛告诉笔者。
“目标任务要抓实,精准落地要抓实,探索创新要抓实,跟踪问效要抓实,机制保障要抓实。”今年6月27日召开的深改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如是强调。
“检验改革是否推进落实和富有成效的终极标准,是群众的‘获得感’,是人民的‘满意度’。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将继续砥砺前行。”汪玉凯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