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高端起步 绿色打底 集约发展

贵安新区:追求品质不降格

2016年05月12日03:2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贵阳5月11日电  (记者万秀斌、汪志球、郝迎灿、黄娴)牵手全球移动领域的霸主,进军服务器芯片市场,站在行业的顶端,“云端”起跑让贵安新区感受到产业发展飞一般的畅快。今年1月17日,通过积极争取,贵州省与美国高通公司共同投资的合资企业——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落户贵安新区,专注于设计、开发、销售供中国境内使用的先进服务器芯片。3个多月时间,首期18.5亿元注册资本金迅速到位,全球招聘的CEO及高管团队4月底前已到岗。打造先进服务器芯片,贵安有信心。

  产业是新区的灵魂支撑。贵安新区刚成立时,中央就明确,要把它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如何成为“增长极”?产业布局、整体规划都要追求高端、绿色、集约,起步之初也不例外。遵循这一思路,贵安新区对高端产业的追求孜孜不倦,决不“降格以求”。从2014年1月6日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成立两年多来,新区凭借“不降格”的坚韧,在财政投入较少的情况下,平均每天在新区土地上投入资金1亿元以上搞建设。

  没有遍地的厂房,没有连片的园区,贵安新区不一般。“厂房再多、烟囱再高,堆不起GDP。”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长青自信地说,“厂房少了但产值不少,我们向高端向集约要产值,认准一个项目成熟一个,不搞空厂房、空园区。毫不夸张地说,未来这里的一栋楼都可能有百亿产值。”自信来自超前的战略抉择,新区把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支撑,“一引一搬一拒”体现产业之路:吸引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以及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华为等一批大企业先后落户,大数据相关企业达300余家,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250万台服务器装机能力、1.5亿部智能手机产能,产业规模达1500亿元;自掏腰包20亿元搬迁或关闭107个不合规的工厂;忍痛拒绝不合“胃口”的50多个项目,总投资有百亿元之巨。

  没有遍地的高楼,有山有水有乡愁,贵安新区建得“靓”。站在北斗湾酒店广场四望,新区景象似乎令人“费解”:现代化的厂房、美丽的公园、高档的小区楼盘、有田有地的农庄,一个挨一个有点“不协调”。“不协调”的背后是对千城一面的突破。新区承担着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使命,率先探索“低冲击开发”建设模式保护自然山水、历史人文脉络,坚持“产、城、景”融合、城中留村、“城与村”融合的原则。马场镇平寨村原来是一个破烂的村寨,投入3000万元改造后,升级为现代化的城市社区。村民朱娟说,虽是市中心,但这里有稻田、有菜园,农民不用离开故土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没有忙于成立臃肿的机构,贵安新区向行政体制改革要效率。新区是从贵阳市、安顺市划归的土地上成立的,区域内没有成建制的县、区,只有乡镇。挑战就是机遇,少了县区这个层级,新区实行扁平化管理、推行大部门制,设立11个大部门,共80个编制,“一竿子插到底”。新部门对应上级厅局最多的有38个之多,而原来的700多项审批事项通过合并、撤销、下放、转变精简为149项。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助理张彤说,“上对这么多厅局,下直对基层乡镇,虽然人少了、环节少了有点不适应,但是权力集中了、效率提高了。”同时,为解决人手不足,实施雇员制,聘用的89个雇员虽不在“体制内”,但在区里享受公务员同等待遇。

  道法自然、以人为本、以高端产业为魂。贵安新区正全力从“白纸一张、白手起家”向着“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奔跑,打造“山水之都、田园之城”。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12日 01 版)
(责编:王政淇、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