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
深圳:改革排头兵 创新当先锋(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深圳调研行)

开栏的话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步履维艰,面对严峻局面,深圳市以深化改革推动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经济发展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保持了澎湃的发展态势。本报今起开设“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深圳调研行”专栏,报道深圳在新常态下通过改革和创新,使得经济增长更稳、产业结构更优、质量效益更高的经验。
本报深圳5月9日电 (记者江宝章、刘泰山、吕绍刚)“前进、后退、转弯……”在深圳市坪山新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停车场,总裁王传福走到一款新车前,轻按遥控器,红色轿车如同电动玩具车缓缓移动,进退自如。
经过两年集成创新,比亚迪业务“触底反弹”,快速增长。今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32.74%,占国内电动车市场六成。“力争10年内,我们的电动车销量能位居世界前列。”王传福说。
比亚迪的“华丽转身”,是深圳产业转型的鲜活样本。近年来,全球经济“寒流”频袭,深圳坚持主动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传统产业;引进培养高端大项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5年来,全市淘汰“三高”低端企业1.7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逼近2万亿元。
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为深圳创新发展插上“双翼”。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5524家,包括华为、腾讯、大疆科技等世界级企业。去年,全市科研投入706亿元,占GDP的4.05%,远高于“十三五”全国2.5%的水平。
“深圳创新90%以上的科研投入、研发人员、研发机构和科技成果在企业。”广东省委副书记兼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说:“全市整体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部分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已由‘跟跑’转向‘并跑’‘领跑’。”
补短板、调结构、转方式,加速产业前沿高端化。深圳市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等支柱产业增加值占GDP的6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4G技术、新能源汽车、3D显示、无人机等领域创新能力突出。今年4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最新排名,深圳跻身全球城市20强。南山区在“三来一补”加工贸易最辉煌时果断转型,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出孵企业近3000家。
转型升级的主动,赢得竞争发展的主动。深圳持续多年稳定发展,经济没有大起大落,年均增速10.3%。去年,全市GDP达1.75万亿元;万元GDP能耗居全国大城市最低。全市商事主体超过210万户,是全国千人拥有商事主体最多城市。
增创新优势,激发新动力,引领新常态。深圳经济“调速换挡”“优质低碳”,实现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今年一季度,全市GDP和财政收入增速均创近年同期新高。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10日 01 版)
相关报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