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畅通股份合作制扶贫渠道

河北 贫困农民挣“三金”(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6年03月19日04:3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本报石家庄3月18日电 (记者徐运平、史自强)“工钱2万,土地流转租金6000,入股分红600……”河北威县袁庄村农民郝文芳算着去年的收入账笑开了花。

  “以前种棉花,家里6亩多地收成一年也就卖四五千元。”2013年,袁庄村在威县率先试点股份合作制扶贫,郝文芳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并以土地作股参与分红,夫妻二人平日在村里的梨园打工。“现在一份地咱挣三份钱,‘穷帽子’不愁摘不掉!”

  从2013年开始,河北省把股份合作制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方式,大力推广“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 “六位一体”的扶贫模式。全省半数以上贫困群众像郝文芳一样成为“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红金”的“三金”农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河北脱贫任务较重,截至2012年底,按2300元扶贫标准,共有扶贫对象462万人,贫困村村民人均收入仅为全省平均水平1/4。这些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燕山、太行山和黑龙港流域,贫困程度深、劳动力素质差,常规扶贫手段难奏效,必须充分运用市场思维和市场机制,用创新的办法来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股份合作制成为省委、省政府的首选。

  赤城县雕鄂镇黎家堡村在河北率先探索股份合作制扶贫,引进一家生猪养殖公司,村集体以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政府补贴的产业资金和集体土地作为股本金,占35%股份。村里还组织了养猪合作社,公司与其签订用工合同,由合作社组织农民养殖生猪。目前,公司每年实现利润400多万元,村集体年可分红140万元,每户农民每月工资性收入达2000多元,实现了企业、村集体、农户共赢。

  如今在河北,以土地承包权折价入股的农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农户用土地、劳动力等入股合作社,合作社以资金或产品在龙头企业参股的企业与合作社联合股份合作模式;农民、龙头企业、政府、村集体、合作社、金融机构各展优势形成的多元联合股份合作模式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2738家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已覆盖全省大部分贫困县,全省土地流转面积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7%。

  为了畅通股份合作制渠道,河北省政府还争取到14家金融机构支持,明确银行新增信贷资金重点支持股份合作制经济发展。同时,连续3年每年为环首都10个贫困县各提供5000万元担保资金,为股份合作制扶贫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


  《 人民日报 》( 2016年03月19日 01 版)
(责编: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