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夕,中国政府高调晒出政府工作“对账单”,对2015年政府25个包含具体数据的工作任务进行逐一“对账”,一时引发舆论热议。
事实上,对于中国政府而言,“对账单”并非新事物。在每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去年各项主要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都会有一个“交代”。此番提前晒出“对账单”,交由社会各界“审议”,是接受人民检阅,恪守政府承诺的表现之一。
众所周知,在改革发展的某些层面和环节中,不但存在“最后一公里”的落实问题,而且出现了“中梗阻”的“落空”问题。为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拍案而起”,斥责一些官员的“不作为”,导致“政令不出中南海”。这一现象不仅关乎中央政府权威,亦关乎改革大业和民众福祉的实现。
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把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作为工作落实的重中之重,采取了分工、督查、按期送报等多种形式攻坚克难,最终取得了25项硬指标完成24项这一“成绩单”。唯一没兑现的进出口指标,主要受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等不可控因素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经济压力加大、美元升值、欧日等相继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复杂形势下,中国政府没有推行量化宽松,也没有采取竞争性货币贬值的措施,更没有重拾大规模刺激,而是作出了推动结构性改革的抉择。立足于这一背景,上述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
将视线置于更长维度,本届政府履职以来,在包括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扶贫、棚户区改造等方面,不定期晒出各种“账本”和“成绩单”,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的同时,自我加压,推进了多项目标的提前或超额完成。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有把政府的承诺当成“军令状”来抓,严肃督办,方能根治“中梗阻”等怪相。在落实“军令状”的过程中,人民才会更多地共享发展成果;在完成“军令状”的时刻,人民才会有更多“获得感”。(记者 石岩)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