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开局之年 专家热议中国如何“转型闯关”

2016年02月25日17:04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 申亚欣)“转型闯关”,这四个字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伊始,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焦点。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这关键的5年,经济正在“转型”,改革面临“闯关”。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主编的《转型闯关——“十三五”:结构性改革历史挑战》一书近日出版,详细探讨面对供给侧改革重大任务与经济转型严峻形势,中国如何“克服困难、闯过关口”。

迟福林在新书发布会上谈到,“十三五”,我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性特点十分突出:增长、转型、改革高度融合,以转型改革促发展是一个基本趋势;转型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市场空间;经济转型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转型需要“闯关”。

“以经济转型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未来10年、20年我国经济的公平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迟福林指出,“十三五”如果经济转型能够取得突破,我们就能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顺应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关键是把握好扩大内需的突出优势,“出好牌”、“打好牌”。

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认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重大的现实性任务。“要通过一系列深化改革和调整政策的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供给侧存在的问题,重点促进部分过剩产能有效化解,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中改院名誉院长高尚全则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是走“回头路”,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

在《转型闯关》新书发布会上,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重点谈到了经济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对传统思维‘说不’,为创新体制‘叫好’,下决心推进结构性改革,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上来,向高端制造业进军,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向绿色要生产力。”

“转型闯关,最难闯的是哪一关?”面对人民网记者的提问,迟福林回答说,“我认为,最难闯的是制度改革创新,因为改革必然会涉及到利益关系的调整。”

迟福林呼吁,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在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上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形成自上而下的共同改革行动,形成结构性改革的良好氛围。

(责编:申亚欣、肖红)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