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打违治污增绿复蓝,显山露水见林透气

三亚开良方 治疗城市病

本报记者  杜飞进  陈伟光  丁  汀
2016年02月19日04:3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三亚大东海风景区,游人如织。
  袁永东摄(人民视觉)

  在海岸线的映衬下,以山脉为屏障,似五根手指向海洋延伸,指间水系丰盈,河流阡陌纵横。这是海南建省初期的三亚。

  站在鹿回头山顶往下望,成片高楼挡住了山,杂乱渔船盖住了海,脚手架下消失了绿。这是近些年来游客眼中的三亚。

  一个滨海小渔村,不到30年,成长为一个知名热带滨海旅游城市。“长得快,建得急”,带来成长的烦恼:交通拥堵、垃圾围城、水患内涝、违建肆虐、欺客宰客、内河污染……

  城市病,该咋治?生态账,如何还?谋转型,怎么办?2015年6月10日,国家住建部将三亚正式确定为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双修”)、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城市(“双城”)综合试点城市。从此刻起,逾50名建筑、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和三亚的城市管理者们一起问症开方。

  治无序扩张

  拔掉高楼与广告牌,恢复农田和果林

  每年春节,都是三亚卖房最火的时候。

  熟悉三亚地产经济的小唐指着两片建筑对记者介绍:“这两个项目属于同一家公司。一个建于2000年左右,起售价大概每平方米3000—4000元;一个建于2010年左右,起售价大概每平方米30000—40000元。”

  10年,每平方米房价上涨近10倍。这个数字既是三亚高速发展的见证,也反映了城市无序扩张的动因。

  各种名目的地产项目蜂拥而至。合法的、非法的,都来这里与民争地、争景、争绿,甚至争路。位于三亚市崖州区北岭路上的三亚金阳光温泉花园,是个有17栋建筑的违建小区,建在农田上;临春岭森林公园脚下,是30亩的“开山”地产项目;临春河畔的福水湾,欲建7栋22层“水景”住宅和一栋酒店;天涯区海坡村进行拆除的凤凰豪生豪华酒店,是一栋12层楼高的“海景”建筑;市中心的三岔路口,被工地占了一半……在三亚,到2014年底,违建项目累计达到410万平方米。“你种房,我插针”,高立柱广告牌随处可见。

  还海于民、还景于民、还绿于民,先要还地于民。截至2015年底,三亚先后依法拆除了384万平方米、7156栋违法建筑以及73块高立柱广告牌。违法的建筑,要一拆到底;商品房住宅项目,结构也要进行调整。三亚市住建局局长王铁明告诉我们,2015年三亚市颁发施工许可面积为47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1%。其中商品房项目颁发面积为162.0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4%。这意味着,城市供地和建设,正在从住宅为主向以旅游业为龙头的产业转移。

  拆出来的地,做什么?恢复农田和果林。金阳光温泉花园小区,正在恢复其原有的热带农田风貌。临春岭建设项目用地,已变身为百亩市民果园。临春河福水湾项目置换成红树林公园。鹿回头广场的“沃天堂”拆除后,将变成园林景观式“市民会客厅”。

  城市病,治到深处是变革。三亚市长吴岩峻形容这场变革“充满艰辛,挫折无数”:利益的博弈和对抗怎么解决,退房还绿钱从何来,复绿怎样才能成本更低……必须创新城市管理,改变运作方式,找到新的发展规律。

  变革,革到深处是思想。变“自然让步于建设”为“建设要融入自然”。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说:“要把生态环境当成每个人的饭碗一样守护,因为优质生态本就是三亚独有的金饭碗。”

  还环境欠账

  山青河净海澄明,生态红利归于民

  春节期间,市民阿俊最爱带着小孩到三亚河边看白鹭,河清鹭美,既宁静又吉祥。这条河,原是三亚的“龙须沟”,又脏又臭。当吴岩峻提出,要解决河流的污染问题时,好多人都不信:“这么臭,怎么可能?”

  不仅是三亚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一系列环境欠账,都到了亟须偿还的时候。在国家住建部的指导下,三亚邀请顶级专家团队,调研市情,理出规划脉络,提出显山露水见林透气,找回生态城市的发展底色。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说,三亚城市建设要用“大脚美学”,把山、河、海融入到城市建设中去,利用这些资源把三亚恢复成生态城市。

  在三亚住了30多年的市民老董还记得,在三亚湾,一座碉楼本来离海有100米。但如今,已经有一半没入海中。不是海近了,而是沙被浪淘没了。13公里三亚湾岸线,恢复成原生固沙品种草海桐、铺地黍、木麻黄、野菠萝……128项海岸带突出问题分类处置,使海更净沙更细,城市边界线更清晰。

  治河污,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渔港整体搬迁,不再进入河道;全面清理疏通污水主管,集中整治主城区河段76处排污口,开设20处移动污水处理站试点;拆除沿河养殖场;保护655亩红树林。水质已从五类变四类,不再臭了。数百白鹭归来,像白色的精灵起舞在林水之间。

  抱坡岭,是进入三亚的必经之处。曾经有小朋友路过时问家长:“妈妈,那个山被什么啃掉了一大块?”被啃的那一大块,有几万平方米,苍山露出黄土与硬石,就像露出的肉和骨。2015年,三亚恢复植被4.9万平方米。吉阳、崖州两区共清退修复29处被侵占、破坏的绿地,同时启动6个受损山体近17万平方米的生态植被恢复。补植的树虽然还小,但山已经见绿。沿高速往城里走,已经不见裸露的山体。

  三亚市规划局总规划师常成云透露,2015年三亚重点“治乱、增绿”,2016年将重点开发城市内涵和提升城市功能,深度挖掘展示城市人文。

  修修补补后,城市焕然一新。“离我小时记忆中的模样更近了。”市民阿俊说。

  建精品城市

  科学规划促转型,创新管理治乱象

  十几年没来三亚,春节前,游客老凌本是因侄子结婚来到这里,没想到就被城市留下了,一住住了一个月。老凌说:“三亚好玩、漂亮、洋气。”

  治疗“城市病”,是三亚城市转型的必经之路,却不是目的。未来的三亚,正如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所提出的,要建设成为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

  如何建设精品城市?海南省省长刘赐贵说,“以国际标准推进各项城市建设”。

  科学绘制蓝图,对三亚总体生态格局进行保护与管控,对山脉、海岸、水系廊道等各系列层面进行中观梳理,对建筑、街道等景观进行微观设计。规划团队参与改造,保证蓝图不走样。

  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采取“行政统筹负责、技术协同对接”框架,组建联合领导小组并下设7个工作组;实施中,行政主管单位以项目牵头,技术专家深入协助指导,形成立体对接格局。

  创新管理,不是政府管理一切,而是让一切城市要素发挥更好作用:更集约,更迅捷,更有效。

  三亚河治污,过去由水务、住建、交通等单位“多头管理”。三亚改“建管分离”为“建管一体”,将管网规划、建设、维护等归口住建。不到半年,排污口全部被堵住。

  在过去,若想处理污水,程序冗长,设编定岗。如今打破旧规,在污水管网尚无覆盖的城区,以购买企业服务缓治污之急。在移动污水设施招标中,政府原计划支付每立方米1.4元的污水处理成本,而企业参与竞争后最终以每立方米0.75元低价摘标,政府不但获得专业资质的服务保障,还解除了短期无法投入巨资之困。

  在投入高达6000万元的山体修复中,企业方主动承担了多达1/3的修复资金,成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内先进生态修复模式。

  很多人到旅游城市,怕被宰,更怕被宰了还没人管。“莫怕,只要有人敢宰客,我们就有办法管。”作为全国第一支旅游警察支队的队长,朱海亮很有底气。三亚市民游客中心集合了所有的旅游监管部门,一条龙治旅游,从投诉到移动法庭,公道敢跟时间赛跑。

  三亚河畔的白鹭公园是市区黄金地段。2015年底,三亚市人大审议通过《三亚市白鹭公园保护管理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依法确定的白鹭公园用地或者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

  好的城市管理,是创造条件实现每个人的自我管理。每年冬天,三亚“候鸟”老人和本地居民的比例都要刷新高。天涯区作为三亚最大的区,不少人认为南北差异让“候鸟”族问题“很难弄”。但区委书记张可说:“只要能唤醒每个居住者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城市治理就不难。”区里支持部分“候鸟”老人组织起来,成立“候鸟”志愿者服务队,实现“候鸟”老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截至目前,志愿者已达3000多人。

  城市治理好了,游客自然纷至沓来。2015年,三亚旅游收入达302亿元,同比增长12.1%。春节期间,全市酒店客房总数达到5万间,比去年同期增长6.6%,平均开房率达75%。

  “谋精品城市,就是得让到过这里的人觉得,这个城市有进步,有温暖,有盼头。”三亚市市委副书记岳进说。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19日 06 版)

(责编:王政淇、刘军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