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夜访搬迁户(新春走基层)

本报记者 周立耘 孙超

2016年02月05日04: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几天前,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居民李宜生拿到了两室一厅新房的钥匙。“今年可以在新房过春节啦!”李宜生难掩兴奋,“活了半辈子,做梦都想住这样的楼房。”

  夜幕降临,李宜生点亮蜡烛,带记者欣赏起他的新房:40英寸液晶电视机、滚筒洗衣机、组合沙发、三门冰箱、一体式灶台等,一应俱全。楼上的邻居也带着孩子来串门,看看李宜生卧室里新添置的儿童双层床好不好用,也准备买。

  屋子的水电出了点问题,“正在修,镇上说过两天就能修好。”李宜生说着说着跟我们聊起原先的老屋。

  老屋在水子村一个海拔700多米的山坳里,离镇上15公里。上世纪80年代的土坯房,阴冷潮湿,即使是白天,屋里也要开灯。地面高低不平,几把塑料椅子都难以放稳。

  就这样一个不像家的家,李宜生一家也生活了好几代。由于山高水冷,屋前几分梯田只能种点玉米、红薯,丰收也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李宜生平日里就弄点山货、编织些篾器到镇上卖,勉强度日,光棍一直打到35岁。

  李宜生也曾到广东打工,可没有技能,只能干力气活。老父一过八十,孩子也到了上学年纪,他不得不回家照顾老小。

  屋漏偏逢连夜雨。回家没几年,打了一辈子光棍的哥哥病逝,又留下一个收养的幼女。李宜生的担子更重,大儿子不得不早早辍学外出打工,小儿子和侄女路远在小学寄宿,周末才走一个小时山路回家。

  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大圩镇下辖的50个行政村中,像水子村这样的高寒山区村就有15个,很多村民像李宜生一样,祖祖辈辈困在山上,难以脱贫。

  2014年,江华县启动了大圩高寒山区异地扶贫搬迁项目,由政府出资,逐步把村民搬到山下来。在紧邻大圩镇的大圩、文海两村,开辟了300多亩建设用地。2015年底,可容纳330户贫困村民的第一期工程完工,李宜生有幸成为第一批入住的村民。

  自愿搬迁的村民只要交2万元,就可获得一套60平方米左右新房的永久居住权。李宜生把多年打工积攒下的积蓄拿了出来,又找工地老板预支工钱,凑齐了2万元。帮扶单位给他们家添置了家电、家具。

  “房子是好,你去哪里找吃的?”92岁的老父亲住上楼房也高兴,可对一家人将来的生计又有担忧。

  “总有办法的。”李宜生说,老家的土地、林地、房屋还是他的,他与父亲的农村低保、种粮补贴、良种补贴等也依然打在银行卡里。他更高兴的是,两个孩子能在镇中心小学和初中上学,不需再寄宿,还能接受更好的教育。

  他说,山里的土地自己可以骑摩托去种;安置点附近土地平坦,有不少外出打工村民不种的农田,准备借几亩种水稻和蔬菜;在广东打工时学会了做豆腐,看着楼房林立的安置小区,他有个在小区开间豆腐坊的想法,准备买台磨浆机学做生意。

  “开豆腐店的门面,政府可以帮着协调。”镇人大主席杨迪富说。前几天镇上刚给搬迁户送来食用油、大米与棉衣、棉被,今晚他们又来看望搬来的新住户。

  夜深了,烛光摇曳,李宜生和几位镇干部聊着今后的打算,满是皱纹的脸上眉头渐渐舒展。

(责编:袁勃)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