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中国各地召开的地方“两会”上,脱贫攻坚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两会”透露的信息显示,各地既有实现脱贫攻坚的决心,也在探索脱贫工作的新思维、新方法。
各地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地方政府多为今年或今后5年脱贫攻坚立下“军令状”。作为中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贵州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后5年,将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彻底解决现行标准下493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在有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吉林省,省长蒋超良指出,今年将坚持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完成30万人脱贫任务。
今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政府已经明确“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事实上,通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
仅在云南省,“十二五”期间就实现年均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今年,云南继续加大扶贫力度,年内实现12个贫困县摘帽、120万贫困人口脱贫。
但中国政府仍清醒认识到,中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14年底,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减贫到一定程度后,难度会递增。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基本都已脱贫,而历年扶贫之后剩下的是‘难啃的硬骨头’。”贵州省人大代表龙长春说。
从地方“两会”上不难看出,各地在明确脱贫目标的同时,结合省情实际探索脱贫工作的新方式。在有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山西省,今年在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贫困地区,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实现50万人口脱贫。
云南省省长陈豪表示,“十三五”期间,云南将因乡因族制宜、因村因户施策,聚焦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面实施“五个一批”脱贫计划,加大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施行更严格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广泛动员社会参与,确保全面消除贫困,全面实现小康。
“从今年起,吉林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年内增加15亿元,每年优化支出结构再安排5亿元,专项用于脱贫攻坚。”吉林省扶贫办主任张宝才说,吉林还将建立省级扶贫开发投资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承接专项建设基金、地方债和贷款,加大对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记者郭翔 孟含琪)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