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宁1月26日电 (记者 谢振华)产业发展新旧动能“青黄不接”,产业规模总量偏小、结构不优、综合竞争力不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广西工信委副主任潘峰表示,“十三五”期间广西将打响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跨越发展。
据介绍,近年来,广西工业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十二五” 全区全部工业总产值增长1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增速均排在全国前列。千亿元产业由3个增加到10个,两千亿元产业从无到有,达到7个。工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左右,工业承担全区40%的GDP任务,支撑全区42%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广西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但产业规模总量偏小、结构不优、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依然突出,资源型特别是高耗能行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滞后,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潘峰坦言道。
潘峰说,展望“十三五”,广西工业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都将发生显著变化,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工业发展依赖的传统优势逐步减弱,广西工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全球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广西必须把握住机遇,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产业发展新旧动能“青黄不接”的问题,以精准务实的措施推动经济由传统增长动力向新的增长动力转换,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跨越发展。
据了解,广西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攻坚主攻方向有两个:
一是积极优化存量,主要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两化融合、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推动食品、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冶金、石化、建材、轻纺、造纸与木材加工等产业优化升级,突出抓好糖、铝“二次创业”,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二是大力培育增量,主要大力培育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围绕国家和自治区提出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重点,选择一批重点产业和领域予以重点突破,重点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新型农机装备、通用航空产品、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新兴领域积极布局,大力引进一批高水平企业和项目,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标志性产品,进一步提升广西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层次,加快推动广西工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