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作为连接东西方世界的“十字路口”,既是“文明的熔炉”,又是“冲突的心脏”。新年伊始,习大大即将访问沙特阿拉伯、埃及、伊朗三国,正如沙特费萨尔国王伊斯兰研究中心秘书长叶海亚所说,“正当其时”“意义非凡,影响深远”。
“中国已经接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不再仅仅是中国的中国,也不是某些国家中的中国,而是世界中的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从世界的共同发展中汲取养分,又要为世界的繁荣和稳定肩负责任。习大大访问中东三国,表明中国有责任也有意愿为中东和平做出贡献。
中国一直是中东和平与对话的倡导者和参与者。2015年伊核危机的解决,成为中国特色中东外交最成功的案例。中国按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处理国际事务,赢得全世界的赞誉。中国与沙特和伊朗双方保持友好关系,正好可以发挥“公正诚实的中间人”的身份,通过对话找到各方关切的最大公约数,缓和近来剑拔驽张的两国关系,为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有利于中东反恐大局。
中国正大力推动“一带一路”,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体现了中国的“天下观”,想着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一路一带”是互利共赢之路,“我们既要让自已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中东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中国西向的“一带一路”战略与中东国家的“东向”意愿相呼应,“伊朗政府非常重视‘一带一路’,已经组建了一个跨部门的委员会”。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十年间增长了近9倍,中国是包括沙特在内的9个阿拉伯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及重要的原油出口市场。国际社会已解除对伊朗经济制裁。在不少经济领域,中国事实上已经是领潮者,在电信产业、装备制造业、高铁产业以及网络经济上都是如此,中国与中东各国互补性强。随着“一带一路”落实到实际项目,这将为中国与中东经贸合作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沙特阿拉伯、埃及和伊朗三国,都是中等强国。尽管他们不像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那样,能在全球范围内呼风唤雨,但在中东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掷地有声。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他们的声音不能忽视。与中东三国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有利于防止人道主义灾难和恐怖主义蔓延,有利于打造多极世界和维护世界和平。
习大大元旦祝贺词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阿拉伯谚语道,“被行动证明的语言是最有力的语言”。习大大中东之行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就是用行动证明落实中国的承诺,践行大国的担当。
古老的中国因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与中东各国相知相交。在中国“朋友圈”中,中东三国都是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习大大这次访问将深耕“朋友圈”,推动更加务实合作,在双方文明交流史上写下辉煌篇章。
(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王德华)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