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一带一路”,中国中东共铸发展新梦想

2016年01月19日15:51  来源:人民网
 

  源远流长的交流历史,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高度互补的资源禀赋,合作共赢的积极愿望,都是中国与中东国家深化务实合作的积极因素。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宏大背景下,中国和中东国家间的交往与合作将更具活力。

  友好关系历久弥新

  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埃及成为首个承认新中国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2016年,中埃建交迎来60周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埃友好关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埃及局势日益稳定、大力促进经济发展之际,中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领域合作密切,中埃关系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中国巨石集团的埃及员工在进行原料称量。 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王云松摄

  中埃政治关系密切,高层互动频繁。自1956年5月30日建交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1999年4月,中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边关系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6年6月,中埃签署两国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纲要。2014年6月,塞西就任埃及总统。他高度重视发展对华关系,首次访问阿拉伯世界以外的第一个亚洲国家便是中国。2014年12月,塞西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共同签署了《中埃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埃合作的政治基础更加坚实。有媒体分析称,塞西首次访华“开启中埃关系新时代”,埃及中国问题学者纳迪娅·希勒米博士评价此次访问是“中埃关系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以沙特为代表的海湾国家,同中国的文明交往与对话已有2000多年历史。阿拉伯谚语说,“择路先择伴”——中国和海湾阿拉伯国家便是志同道合的发展伙伴。政治互信方面,共同理念是中沙关系发展的坚实基础。中沙两国虽然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不同,但始终平等相待,彼此尊重与信任,确保了双方关系一直朝着正确方向前行。沙特国王萨勒曼一贯强调沙特遵循尊重主权的原则,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同中方主张不谋而合。中国一直以来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巴勒斯坦国的正义事业,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发挥积极作用;支持建立中东无核区,积极参与伊朗核谈判;为推进也门政治过渡进程、维护也门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在中东地区动荡背景下,中沙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共同致力于地区稳定发展。

  2015年10月30日,海格客车与沙特客户战略协议签署暨1200辆海格校车出口沙特交车仪式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新华社发

  近年来,伊朗政府逐步采取温和、稳健、开放、改革的政策。2015年7月,在中国等国家和组织的积极斡旋下,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得以达成,使该国外部环境得以改善,中伊关系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两国在政治、经贸等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获得了更为平稳的发展环境。

  经贸合作活力尽显

  2014年,中埃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11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跃升为埃及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埃及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9751万美元,同比增长86%。不少埃及媒体表示,“一带一路”已成为埃中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

  埃及在铁路、航空、新能源领域积极谋求与中方合作,并希望借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埃及创造更多合作机会,实现中埃两国产业的优势互补与对接。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与埃及正在推进的“苏伊士运河走廊”规划,在发展理念上有诸多契合之处。根据埃及政府规划,2015年新苏伊士运河正式开通后,将在苏伊士运河地区推进港口的升级改造,进行桥梁、道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一批产业带和工业园。未来,新苏伊士运河不仅将在全球航运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还将在吸引外国投资,推进地区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这对于中资企业来说也是难得机遇。

  自2008年大规模开发与建设以来,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经贸区紧临苏伊士运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距离最近的埃及第三大港口苏哈那港仅两公里。截至2014年年底,起步区1.34平方公里已全部建成,吸引入驻企业62家,累计投资超过9亿美元,真正成为中埃经贸合作“桥头堡”,时任埃及总理易卜拉欣·马赫莱卜称赞经贸区为“中埃合作之城”。埃及泰达投资公司执行董事魏建青在接受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采访时表示,苏伊士泰达经贸合作区位于“一带一路”倡议与“苏伊士运河走廊”战略交汇地带,目前扩展区6平方公里即将全面启动,广州大运摩托、中国玻璃、英利太阳能、渤海石油等大型企业已经签署了入驻协议,未来经贸区将全力打造“中埃产能合作第一城”。

  埃及苏伊士省省长艾哈迈德·哈勒米对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表示,中埃苏伊士经贸区目前吸引了大量投资,为埃及创造了2000余个就业岗位,是促进中埃合作的代表,体现了中埃人民谋求发展与合作的共同意志。在中埃两国政府和企业家的努力下,苏伊士经贸区的未来一定更加美好。苏伊士经贸区扩展区建设项目埃方监理穆罕默德·哈桑对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说:“中国是埃及的第一合作伙伴。中国企业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将有力推动埃及经济发展,埃及愿意向中国学习发展经验,分享合作成果。”

2015年9月12日,沙特商人在银川举行的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推介商品。新华社发

  2014年,中国各类企业对海合会成员国投资累计达到9.9亿美元;在海合会成员国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金额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4.8%。自1990年中国和沙特建交以来,中沙战略性友好关系全面快速发展,双边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沙特《利雅得报》评论表示,“建立在信心、尊重和互利基础上的沙特—中国关系稳步提升,沙中的力量凝聚到了一起。”

  沙特是全球主要能源生产和出口国,连续多年是中国全球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和西亚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国际能源格局深度调整背景下,两国深化相关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以中石化参与建设的延布炼厂为例,该项目实现了日产40万桶的产能,其中中方投资达37.5亿美元。该项目位于沙特西部延布市附近的石油化工工业区,由中石化与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合资兴建,总投资近100亿美元,为上千名沙特人提供了管理和技术岗位。

  海合会国家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枢纽,是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沙特、科威特、卡塔尔、阿联酋、阿曼已正式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中国与沙特、卡塔尔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写入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内容,中国还与卡塔尔、科威特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将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加速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发掘区域内市场潜力,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

  伊朗德黑兰大学世界问题研究所所长马兰迪在接受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采访时认为,过去数年内,伊朗与中国经贸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相互了解比以往更为深入。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已将两国相连,两国当前对于共建“一带一路”也有着共同的兴趣。由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对扩大两国各领域的合作将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在这一宏大背景下,稳步推进中伊两国经贸合作,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12月31日,伊朗客商在浙江一家玩具企业选购猴子生肖毛绒玩具。新华社发

  人文交流百花齐放

  虽然中国与埃及远隔万里,但埃及人民了解中国的渴望由来已久。1957年,艾因·夏姆斯大学语言学院开设中文班,首开埃及汉语教学之先河。截至目前,埃及爱资哈尔大学、开罗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阿斯旺大学等10所大学相继开设了中文系,在校学生达到2000余人,2008年,开罗大学和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成立。2015年,海外第一座通过卫星电视形式教授汉语的孔子课堂正式落户埃及,它面向22个阿拉伯国家的亿万观众,受众群之庞大,堪称前所未有。

 

  2015年12月15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一名参观者在“中国大漆走世界——湖北美术馆漆艺藏品埃及展”上用手机拍摄展品。新华社发

  行走在开罗街头,几乎随时都能听到“你好”的问候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热”“汉语热”让中埃两个文明古国的距离不再遥远。2016年,中埃将互办文化年,中国将在开罗、卢克索、阿斯旺等地陆续举办近40项文化活动,这些活动将贯穿全年,向埃及人民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当代文化建设成就。正如埃及文化部长赫尔米·纳木纳所说,2016中埃文化年对中埃两国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间了解与友谊、促进两大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长久以来,中国与沙特都主张多元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存,并积极推动交流对话,成为国际舞台上包容互鉴的典范,闪烁着文化互鉴光芒的案例比比皆是:中国2013年担任沙特“杰纳第利亚民族遗产文化节”主宾国,沙特担任北京国际书展主宾国,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公共图书馆在北京大学开设分馆,中沙互派留学生数量持续增加,中国每年都有大批穆斯林赴沙特朝觐……

  2014年和2015年是中阿友好年。中方将在2014—2024年组织1000名中阿艺术家互访交流,推动并支持200家中阿文化机构开展对口合作,邀请并支持500名阿拉伯文化艺术人才来华研修。与此同时,带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在沙特等阿拉伯国家遍地开花。媒体、艺术、旅游、文学、教育等领域的交往,为深化中阿合作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中国驻伊朗使馆文化处主任杜晓青在接受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14年以来,中伊两国文化及人文领域交流呈现出稳中有升和不断扩大的特点。两国多次互派代表团参加对方举办的主题会展或文化艺术节活动,有些已经常态化或形成合作机制。2014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伊朗文化与伊斯兰指导部电影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在德黑兰举办了“中国电影日”活动。浙江、福建和江西木偶剧团组成的中国木偶代表团也于当月参加了第十五届国际木偶艺术节。2015年4月27日,中国和伊朗首部合拍电影《少林梦》签约仪式在德黑兰举行。同年,伊朗第三十三届曙光旬电影节设置了“中国电影单元”,共有11部中国影片与伊朗观众见面。

 

  2015年12月23日,伊朗外商在义乌市协助当地志愿者发放外语印制的消防安全资料。新华社发

  2015年8月,中国爱乐乐团“丝绸之路巡演”到访伊朗,并与德黑兰交响乐团联袂演出,伊朗国内各主流媒体给予积极评价,此访将中伊人文交流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9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伊朗文化广播电台联合制作的波斯语节目“东方之珠”落地播出一周年,该节目每周在固定时间向伊朗受众全面介绍和展示中华文化及今日中国之风采,为伊朗人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

  除继续执行既有双边文化交流机制与合作项目外,中伊两国还在开拓新的文化合作项目。2014年6月,中国国家图书馆代表团访伊,与伊朗国家图书和档案馆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就双方图书出版交流合作达成多项共识,旨在进一步加强两国在文献及馆藏交流、展会及展览方面的合作。同年10月,全国妇联代表团与伊朗妇女联合会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伊妇女研讨会。中国友协代表团也于当月访问伊朗,与伊中友好协会联合举办中伊两国友协年会暨两国关系研讨会。此外,中伊两国在促进学术交流与学界对话方面也广结硕果。

  得益于中伊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国教育领域交流也日趋频繁。根据中伊两国政府间签署的互派留学生协议,伊朗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赴华留学,汉语在伊朗日渐成为广受欢迎的外语之一。包括德黑兰大学、贝赫什提大学和塔巴塔巴伊大学等在内的多所伊朗大学都设有中文系或汉语专业,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毕业。

  地区事务沟通紧密

  当前西亚北非地区形势动荡,热点问题此起彼伏,特别是极端恐怖主义势力蔓延,严重冲击地区和国际社会安全稳定。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一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践行和平。

  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并在联合国维和摊款中排在发展中国家之首。近年来,中国在叙利亚、南苏丹、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上均积极提出方案、贡献智慧、发挥作用,特别是明确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在关系到海湾地区安全稳定的也门问题上,中方推动安理会通过第2216号决议,宣布为也门人民提供5000万元人民币人道主义援助。中国在多个中东地区热点问题上的斡旋、努力与贡献,得到各方广泛认可和称赞。

  马兰迪表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达成,与中国的积极斡旋和不懈努力分不开。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充分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中东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贡献了重要力量。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责编:申亚欣、张玉珂)

推荐阅读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服务业实现快速发展|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成就斐然 | 我国控辍保学成效显著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

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创新局 | 绿色发展,美丽中国迈大步 | 协调发展,补齐短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