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打造京北旅游黄金线
重点整治景区周边环境 建立旅游发展产业基金
关注区两会
昌平
昨天,昌平区“两会”闭幕,昌平区区长张燕友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昌平将拆除违建240万平方米,将常住人口增速降至3.5%,同时继续提升生态品质和城乡环境质量,坚决实施铁腕治污,力争PM2.5年均浓度下降5%左右。
治霾
PM2.5浓度今年降5%
昌平作为重点新城和中关村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承担着功能疏解和承接的双重任务,还是首都的生态屏障。据介绍,2015年昌平的PM2.5平均值为71微克每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11%,而全市PM2.5年均浓度下降6.2%。2016年昌平将力争PM2.5年均浓度再下降5%左右,并确保到2017年基本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
治污任务很重,为此,区内现有小散乱污企业将加以改造或逐步清退,并力争在2020年平原地区实现无煤化。对于纳入棚户区改造的村镇,如北四村,彻底解决燃烧散煤的顽症。
绿色
西北部地区限制发展
张燕友向记者透露,十三五规划中,原本定了“三区一城一基地”,现在改为“三城两区”,新增加了一个西部绿色发展示范区,主要涉及西北部的山区和半山区镇,包括了唯一一个平原镇“马池口镇”,这也是北京的“上风口”。
“昌平将按照绿色发展示范区要求做好规划。”张燕友说,包括马池口镇在内的昌平西北部地区将被列为限制发展区域。昌平还会在平原造林基础上加大山区造林的力度,在未来五年计划实现六万亩荒地、山坡地提升绿化质量,同时达到农民增收的效果。
旅游
打造京北黄金旅游线
去年“十一”期间,明十三陵景区因存在环境卫生差、游览设施不足以及外围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被国家旅游局严重警告,并责令整改。张燕友表示,2016年仍将加大重点旅游景区的环境整治,为游客提供一个优美、公平的旅游环境。
未来,昌平将打造以京藏高速为主轴的京北黄金旅游线。其中,乐多港假日广场项目总投资40亿元,建筑规模30万平方米,将于今年建成开业。该项目业态组合比较新颖,是集购物、游乐、度假于一体的旅游商业综合体,且商业环境主题突出,室内主题游乐园借鉴了美国环球影城的元素。项目建成后将是京北旅游黄金线上的一大亮点,填补了京郊大型商业旅游文化项目的空白。
张燕友还透露,下一步将考虑实现“政企分开”,从体制机制上放开对景区发展的束缚。今年昌平将发起建立“旅游发展产业基金”,作为重大产业项目投入,进一步改善景区周边的环境秩序。
拆违
今年拆违240万平方米
十二五期间,昌平共拆除违建3928处,面积998万平方米。2016年,昌平将拆除240万平方米违建,在力度不减的同时,措施不断完善。2015年昌平实现了全区拆违控违动态清零。2016年要大力推出“精细化拆违”,原来是全线作战,下一步要把任务精细化,并同产业调整、低端产业退出、人口调控结合起来,采取镇街、部门任务双分解,与各类工作业绩挂钩。
十三五期间,昌平系统制定了待疏解退出项目、可利用存量资源、需承接目标对象“三个清单”,废品回收市场今年将全部清除;下一步是镇村工业大院,初步统计有50家左右,涉及1700家企业,争取在十三五期间逐步整顿、清退。
北京晨报记者 陈琳
(来源:北京晨报)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市场主体创新步伐坚实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来,在一项项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主体实力越发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详细】
【总书记擘画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全力医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线?扶贫产业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迁群众能否稳定就业?改革发展成果怎样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总书记在国内考察中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体现了大党大国领袖真挚的人民情怀。 【详细】